[发明专利]双传动系统脚踏车的传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5798.8 | 申请日: | 201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47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邓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文祥 |
主分类号: | B62M9/00 | 分类号: | B62M9/00;B62M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盘 后齿 链盘组 链结 前齿 转齿 脚踏车 空转 双传动系统 传动结构 调整装置 链条 齿链 使用者选择 传动系统 单传动 链盘部 链条组 双传动 踏板组 并绕 车体 转换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传动系统脚踏车的传动结构,其包含:一车体;一后齿链盘部系具一左、右后齿链盘组,其中各后齿链盘组具有至少一空转齿链盘及至少一实转齿链盘;一踏板组;一前齿链盘部具有一左、右前齿链盘;一链条组具有一左、右链条且分别链结并绕设于各后齿链盘组及各前齿链盘之间而分别形成一左、右侧的传动系统;及二调整装置;其中当使用者同时操作各调整装置以使各链条同时链结于各实转齿链盘上时,即能形成双传动状态;其中当使用者选择使其中一个链条从其中一实转齿链盘转换链结至其中一个空转齿链盘时,即能形成单传动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传动系统脚踏车的传动结构,尤指一种在脚踏车的左、右两侧各设一传动系统,俾使用者得选择使用其中一个传动系统以进行单传动状态或同时使用二传动系统以进行双传动状态。
背景技术
现有的脚踏车系在车身一侧搭载一传动系统来驱动该脚踏车后轮转动,以供使用者骑驶作为代步工具,但现有的脚踏车在使用时容易产生下列缺点:
(1)骑脚踏车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娱乐休闲兼健身运动,然而除非是远距离的脚踏车比赛或越野脚踏车,现有一般的脚踏车大多是作为代步的交通工具,基本上未考量到健身功效,而且无法如室内健身用脚踏车能凭借调整脚踏阻力的大小来增加健身功效,不利于使用者在骑乘脚踏车时能同时得到更多的健身功效。
(2)当使用者在地广人稀的郊区地方骑脚踏车时,若发生脚踏车链条断裂或传动机械故障的情况,使用者往往无法继续骑乘该脚踏车,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与困扰,甚至于影响人身安全。
(3)一般的脚踏车在骑乘过程中,无法提供使用者既能轻松(一般)骑乘状态又能随使用者需要而切换成健身骑乘状态的二种不同骑乘体验,如现代人因工作忙碌无法常常运动,一般的脚踏车或许能在使用者赶上班时提供轻松(一般)骑乘的功效,但该脚踏车就无法在下班后切换成具有健身骑乘的功效,造成使用者无法善用下班时间凭借骑乘脚踏车并顺便达到健身的功效,此乃一般脚踏车(包含可变速脚踏车)无法确实满足使用者(消费端)需求的地方。
发明内容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传动系统脚踏车的传动结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传动系统脚踏车的传动结构,其特征是包含:
一车体,其具有一主车架、一前支架及一后支架,该主车架上设有一座椅;该前支架设于该主车架的前侧且用以枢接一前轮,该前支架具有左右对称的一左把手及一右把手;该后支架设于该主车架的后侧且用以枢接一后轮,该后轮可转动地设于一后轮转轴上;
一后齿链盘部,其同轴转动地设于该后轮转轴上,其具有左右相对称的一左后齿链盘组及一右后齿链盘组,各后齿链盘组具有至少一无法驱动该后轮转轴转动的空转齿链盘及至少一能够驱动该后轮转轴转动的实转齿链盘;
一踏板组,其可转动地设在该主车架上,其具有一踏板转轴、一左踏板及一右踏板,其中该左踏板及该右踏板绕着该踏板转轴同时转动;
一前齿链盘部,其同轴转动地设于该踏板转轴上,其具有左右相对称的一左前齿链盘及一右前齿链盘;
一链条组,其具有左右相对称的一左链条及一右链条,各链条分别链结并绕设于各后齿链盘组及各前齿链盘之间而分别形成左右相对称的一在该车体左侧的传动系统及一在该车体右侧的传动系统;及
二调整装置,其左右对称地分别控制各传动系统,各调整装置具有一操作钮、一转换器及一控制线,该操作钮分别左右相对称地设于该车体的各把手上供使用者操作以控制该控制线及该控制线所连结的该转换器;该转换器分别左右相对称地设于该车体的后轮转轴的左右端外部上,用以使各传动系统中的各链条能分别在该至少一空转齿链盘及该至少一实转齿链盘之间转换链结;该控制线连结于该操作钮及该转换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文祥,未经邓文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57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车智能动力控制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中轴同轴变速省力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