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酶法制备磺苄西林钠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6886.X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4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房庆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慈溪市一众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37/04 | 分类号: | C12P37/04;C12P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1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磺苄西林钠 酶法制备 氨基 青霉素发酵液 青霉素酰化酶 磺苯乙酰氯 化学合成 起始原料 医药化工 直接反应 制备工艺 低成本 高效率 青霉烷 生产工艺 洗涤 能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法制备磺苄西林钠的工艺,属于医药化工技术领域。该方法以青霉素发酵液为起始原料,省去6‑氨基青霉烷酸结晶、洗涤、干燥等步骤,在青霉素酰化酶的作用下与磺苯乙酰氯直接反应得到磺苄西林钠。与化学合成方法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工艺操作简单,能耗小,安全性高,稳定性好。因此,本发明在工业生产的推广应用中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酶法制备磺苄西林钠的工艺,属于属于医药化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磺苄西林钠,中文化学名为(2S,5R,6R)-3,3-二甲基-6-(2-苯基-2-磺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二钠盐;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在水中极易溶,在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
磺苄西林钠是一种广谱半合成的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其抗菌谱与羧苄西林相似。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主要适用于对本品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某些变形杆菌属以及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临床显示磺苄西林钠是抗菌力强,安全性高,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抗菌药物。
目前已知很多合成磺苄西林钠的方法,广泛采用的是化学合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献(Shiiro M,Hiroaki N,Toshihiro I,et al,Semisynthetic β-LactamAntibiotics.1.Aeylation of 6-Aminopenicillanic Acid with ActivatedDerivatives of α -Sulfophenylacetic Acid,1972。)报道了以磺苯乙酸为起始原料,用氯化亚砜酰化成酰氯,再与6-氨基青霉烷酸缩合生成磺苄西林,然后再与碱反应制备磺苄西林钠。
2、美国专利US3660397公开了利用硅烷化试剂对6-氨基青霉烷酸进行保护,再与磺苯乙酰氯缩合制备磺苄西林钠。
3、文献(潘贤,新编药物使用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记录了利用碘乙烷将磺酸基保护起来,在同6-氨基青霉烷酸进行缩合反应,再脱掉保护基制备磺苄西林钠。
虽然目前化学法合成磺苄西林钠的工艺比较成熟,但是存在一些共同的缺点,即合成工艺繁琐,工业控制要求性高,使用特戊酰氯、三乙胺和二氯甲烷等毒性较大的有机溶剂较多,不仅对操作工人毒害大,环境压力也大。而使用酶法合成磺苄西林钠可以显著地减少反应步骤,且条件温和,耗能低,对环境污染小,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酶法制备磺苄西林钠的工艺,使得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且制备出的磺苄两林钠产品符合国家药典规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酶法制备磺苄西林钠的工艺,使得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且制备出的磺苄西林钠产品符合国家药典规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酶法制备磺苄西林钠的工艺,该工艺如下:
(1)将青霉素发酵液加入到装有青霉素酰化酶的反应器中,调整温度20℃-40℃与pH7.0-9.5以及搅拌速度300-1000,反应过程中检测青霉素的含量,当青霉素的转化率≥95%时,将所得混合物通过反应器底部筛网截留青霉素酰化酶及其他大分子物质;
(2)将(1)步骤所得混合溶液依次通过超滤、纳滤,得浓缩液;
(3)将步骤(2)中所得浓缩液进行脱色处理,脱色剂的加入量为1‰-8‰,再使用树脂将苯乙酸吸附分离,得到6-氨基青霉烷酸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慈溪市一众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慈溪市一众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68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