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66958.0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3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尹陈;李亚林;巫芙蓉;刘丽婷;康亮;曹立斌;唐建;谭兴;马路;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28 | 分类号: | G01V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3 | 代理人: | 谭昌驰,张敏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震源 机制 反演 方法 | ||
1.一种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Z-R-T矢量坐标系中,拾取检测获得的微地震事件的实际波的初至振幅和极性,获得多个检波点中的每个检波点的实际初至振幅值和实际极性值,其中,所述实际波包括P波、SV波和SH波中的一种或多种;
给定速度模型并结合震源位置确定参比震源机制,计算所述参比震源机制所对应的所述微地震事件在Z-R-T矢量坐标系中的理论波的初至振幅和极性,获得所述多个检波点中的每个检波点的理论初至振幅值和理论极性值;其中所述理论波包括理论P波、理论SV波和理论SH波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理论波中波的种类与实际波相对应;
将所述多个检波点中的每个检波点对应的实际初至振幅值和实际极性值分别与理论初至振幅值和理论极性值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的相似性来判断是否将所述参比震源机制作为所述微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根据比对结果的相似性不能将所述参比震源机制作为所述微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的情况下,改变所述参比震源机制并再次进行所述获得理论初至振幅值和理论极性值的步骤、以及所述比对、判断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拾取微地震事件的实际波的初至振幅和极性的步骤之前,对所述微地震的震源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拾取微地震事件的实际波的初至振幅和极性的步骤之前,对微地震信号去仪器响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实际极性值的实际波包括P波,对应所述实际初至振幅值的实际波包括P波与SV波的组合,或P波与SH波的组合;对应所述理论极性值的理论波包括理论P波,对应所述理论初至振幅值的理论波包括理论P波与理论SV波的组合,或理论P波与理论SH波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检波点中的每个检波点对应的实际极性值与理论极性值进行比对的步骤包括:
所述多个检波点为N个检波点,若相同检波点的实际极性值和和理论极性值相同,则统计数量加1,最终确定相同极性的检波点的数量为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个检波点中的每个检波点对应的实际初至振幅值与理论初至振幅值进行比对的步骤包括:
所述多个检波点为N个检波点,将第i个检波点的P波理论振幅值标记为Ai′p,SH波理论振幅值标记为Ai′SH,SV波理论振幅值标记为Ai′SV;将第i个检波点的P波实际振幅值标记为SH波实际振幅值标记为SV波实际振幅值标记为
若与Ai′p/Ai′SV的比值接近于1或等于1,或者与Ai′p/Ai′SH的比值接近于1或等于1时,则统计数量加1,对于N个检波点,最终确定相近振幅变化趋势的检波点数量为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对结果的相似性来判断是否将所述参比震源机制作为所述微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的步骤包括:
当n/N和m/N分别同时大于设定的门槛值时,则所述参比震源机制是该微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所述门槛值为0.8~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695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景观灯
- 下一篇:一种带负离子空气净化功能的户外LED灯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