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用高强度、耐高温点火导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7954.4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7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章新能;何源;吴天凤;周余;窦宝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 | 分类号: | H01B7/29;H01B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3 | 代理人: | 邹飞艳,张苗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 强度 耐高温 点火 导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线缆,具体地,涉及一种航空用高强度、耐高温点火导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的提高,需要不断的通货火箭发射将通信卫星送上指定的轨道。由于发射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发射用点火导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普通的点火导线已满足不了耐火温度的要求,因此,需要设计人员设计一种轻型、高强度、耐高温的新型航天用点火电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航空用高强度、耐高温点火导线,该点火导线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空用高强度、耐高温点火导线,该航空用高强度、耐高温点火导线包括:线芯和设置于所述线芯外围的综合防火层;其中,所述综合防火层自内至外顺次包括:芳纶丝编织层、煅烧型金云母带绕包层和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层。
优选地,所述线芯与所述综合防火层之间设置有聚四氟乙烯绝缘层。
优选地,所述线芯由多根导线绞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导线为镀银铜线。
优选地,所述导线的数量为15-23根,直径为0.18-0.22mm。
优选地,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的厚度为0.23-0.27mm。
优选地,所述芳纶丝编织层的编织密度不小于95%。
优选地,多根所述线芯围绕所述航空用高强度、耐高温点火导线的轴线等间隔平行设置以形成A线芯组。
优选地,多根所述线芯绞合设置以形成B线芯组。
优选地,所述线芯的数量为2-4根。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在所述线芯外围设置有综合防火层;其中,所述综合防火层自内至外顺次包括:芳纶丝编织层、煅烧型金云母带绕包层和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层。首先,芳纶丝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等优良性能,其抗拉强度可达12Mpa,撕裂强度不小于6.0N/mm,是普通钢丝的5-6倍,模量为钢丝或玻璃纤维的2-3倍,韧性是钢丝的2倍,而重量仅为钢丝的1/5左右,在560度的温度下,不分解,不融化,因此具有低重量高强度的优点。它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老化性能,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而芳纶丝编织层则更加进一步的提高了本发明中点火导线的强度,另外,煅烧型金云母带绕包层和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层也具有非常高的耐高温特性,通过将三者结合使用,使得点火导线起到耐高温作用的同时还具有耐高温、耐酸耐碱和重量轻的优点。将芳纶丝编织成编织层也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通过上述的组合可以得到抗拉强度为13-16Mpa、撕裂强度为7.0-10N/mm、耐受温度为200-560℃的航空用高强度、耐高温点火导线,另外每100m的所述航空用高强度、耐高温点火导线的重量减少15-30kg。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中航空用高强度、耐高温点火导线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线芯 2聚四氟乙烯绝缘层
3芳纶丝编织层 4煅烧型金云母带绕包层
5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参见图1所示的航空用高强度、耐高温点火导线,该航空用高强度、耐高温点火导线包括:线芯1和设置于所述线芯1外围的综合防火层;其中,所述综合防火层自内至外顺次包括:芳纶丝编织层3、煅烧型金云母带绕包层4和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航天特种电缆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79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位置传感器
- 下一篇:活体接近距离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