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强型绞线的芯线、加强型绞线的线芯和加强型绞线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8470.1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5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明;王刚;陈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超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0 | 分类号: | H01B7/00;H01B7/18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0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绞线,具体涉及加强型绞线的芯线、加强型绞线的线芯和加强型绞线。
背景技术
绞线包括线芯和包覆于线芯外的绝缘护套,线芯一般由多股芯线绞合而成,芯线包括芯股和均匀绞合于芯股外周的侧丝,侧丝至少设有一层,其中每一层的侧丝均是两两相切,在一些特殊环境,例如震区或风口地区,绞线晃动、摆动频繁,相邻侧丝产生剧烈摩擦,侧丝受损,导致绞线容易断裂,一旦绞线断裂对设备运行的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安危都将造成无法预估的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加强型绞线的芯线,其能解决现有绞线于震区或风口地区等特殊地区容易断裂的技术问题,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加强型绞线的线芯和加强型绞线。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加强型绞线的芯线,所述芯线包括芯股和均匀绞合于芯股外周的侧丝,所述芯股设有1根,所述侧丝至少设有一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股由2根以上芯丝绞合而成,同层的所述侧丝中至少部分相邻侧丝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侧丝设有一层,包括绞合于芯股外周的六根侧丝,所述芯股的直径大于所述侧丝的直径。
加强型绞线的线芯,其包括中芯线和绞合于中芯线外的侧芯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芯线和所述中芯线均为上述芯线。
进一步的,所述芯股的直径大于所述侧丝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芯股设有7根芯丝,其中6根芯丝绞合于1根芯丝外周,所述侧丝设有一层,包括绞合于芯股外周的六根侧丝。
进一步的,所述线芯包括1股中芯线和36股侧芯,所述芯丝的直径为0.28mm,所述芯股的直径为0.84mm,所述侧丝的直径为0.8mm。
进一步的,所述芯丝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侧丝的材质为纯铜或铜银合金。
加强型绞线,其包括上述线芯。
本发明通的芯股由2根以上芯丝绞合而成,能够有效提高强度;通过在同层的侧丝中至少部分相邻侧丝之间设置间隙,使得绞线晃动、摆动过程中,侧丝能在一定空间内活动,减小相邻侧丝间的摩擦程度,尤其是实际生产过程中铜丝存在不圆度,相邻侧丝之间设置间隙,能够大幅减少相邻侧丝之间的不圆部位剧烈摩擦情况的发生,增加其耐疲劳特性,延长绞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芯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芯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线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加强型绞线的芯线,芯线包括1根芯股12和6根均匀绞合于芯股外周的侧丝11,芯股12设有7根芯丝121,其中6根芯丝绞合于1根芯丝外周,芯股12的直径大于侧丝11的直径,使得侧丝11绞合于芯股12外周后,同层的相邻侧丝11之间能够设有间隙13。
折弯实验检测:
材料说明: 测试组1:芯丝材质为不锈钢,直径为0.28mm,芯股直径为0.84mm;侧丝6根,材质为纯铜,直径均为0.8mm。
对照组1:芯股为单根芯丝,材质为纯铜,直径为0.83mm;侧丝6根,材质为纯铜,直径均为0.82mm。
对照组2:芯股为单根芯丝,侧丝6根,芯丝和侧丝材质均为纯铜,直径均为0.82mm。
结果:
测试组1:折弯第57次,侧丝出现发生断裂,折弯第89次,6根侧丝全部断裂,芯股未断裂;
对照组1:折弯第43次,侧丝出现发生断裂,折弯第56次,芯线整体断裂;
对照组2:折弯第40次,侧丝出现发生断裂,折弯第50次,芯线整体断裂。
注:
1、经观察,由于生产工艺的缘故,测试组1和对照组1的折弯测试部位并非各相邻侧丝之间均有间隙,即同层的侧丝中部分相邻侧丝之间设有间隙;
2、测试组1、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有10个样品,上述测试结果为10个样品测试的平均值。
实验数据分析,测试组1与对照组2相比,以及对照组1与对照组2相比,表明在同层的至少部分相邻侧丝之间设置间隙,使得侧丝能在一定空间内活动,避免相邻侧丝之间产生剧烈摩擦,能够增加其耐疲劳特性,延长芯线的使用寿命,进而能够延长绞线的使用寿命;测试组1与对照组1相比,侧丝的活动空间更大,能够进一步避免相邻侧丝之间产生剧烈摩擦,能够增加其耐疲劳特性,延长芯线的使用寿命,进而能够延长绞线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超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超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8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有机光电元件结构与制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