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随速空调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69627.2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5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贾庆隆;褚慧;丁传龙;杨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庆隆 |
主分类号: | B60H1/24 | 分类号: | B60H1/24;F04D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41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用随速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随速空调。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因其低碳环保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但现阶段由于受限于传统电池技术的限制,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远不及传统汽车,且各地为新能源汽车所提供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各生产厂家配备的充电接口也尚未统一,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依赖于电力驱动,而汽车内部的照明、警报、空调等系统也要依赖于电力才能正常运转,其中尤以空调系统耗电量占比较大,同时,空调使用过程中会使车内空间相对封闭,易出现车辆内外气流交换不足的情况,尤其是高速行驶时,由于外界气流的相对流速较快,若开窗通风则高速气流吹入车内时会使车内人员感到不适,还会产生较大的风噪,因此通常情况下只能关闭车窗开启空调;而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长时间行车过程中会出现车内氧气浓度降低,使车内人员产生疲劳感,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即便不考虑车内人员的舒适感和风噪的影响,开启车窗通风换气,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通风换气效果,但由于改变了气流流经车辆时的走向,违背了车辆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因此使得风阻大大增加,反而会使汽车的能耗进一步增大,无法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而空调的运转虽能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对于长途行车来说,空调系统消耗较多的电力必然会带来能耗的增加和续航里程的大大减少,可能会出现电力不足无法到达目的地或充电地点的情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因此,在风噪和风阻可接受的范围内有效利用外界气流来替代空调设备,既能使车内空气与外界循环流通,又可以有效降低行车过程中的能耗、延长续航里程,可以做为现阶段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突破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弥补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随速空调,以解决新能源汽车行车过程中空调系统的使用所带来的能耗较高、续航里程减少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轴线水平设置的外筒和分别与外筒同轴设置并置于外筒内侧的涡扇、内筒,涡扇置于内筒的右侧;
所述的涡扇和内筒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外筒上,外筒上装有置于外筒内侧并可与外筒同轴转动的保持圈,保持圈置于涡扇和内筒之间,涡扇的左端与内筒的右端分别装有与外筒同轴设置的大锥齿轮,两个大锥齿轮相对设置,保持圈上装有沿保持圈的轴线圆周分布并可转动的多个径向轴,径向轴上装有小锥齿轮,小锥齿轮与两个大锥齿轮同时啮合;
所述的径向轴的靠近外筒的端部装有可沿径向轴的轴线方向滑动的摩擦块,摩擦块向保持圈的外侧方向滑动时可与保持圈接触,径向轴内有连接径向轴与摩擦块的拉簧,构成摩擦块与径向轴同时转动且摩擦块经拉簧在径向轴上向保持圈的内侧方向滑动的结构;
所述的内筒上装有置于内筒外侧并沿内筒的轴线圆周分布的多个扇叶,扇叶的长度方向与内筒的长度方向一致,内筒与多个扇叶构成风扇,外筒上设有与扇叶位置对应的出风孔;
所述的内筒上有置于扇叶左侧的多个水平轴,多个水平轴沿内筒的轴线圆周分布,水平轴上装有倾斜设置的转叶,多个转叶相互交错层叠设置,水平轴上套装有扭簧,扭簧的一端与转叶连接,扭簧的另一端与内筒连接,构成转叶在扭簧的扭力作用下经水平轴在内筒上向内筒的内侧方向转动的结构。
利用外界气流带动涡扇转动,并通过离心力控制行星齿轮的运动,进而实现不同车速下对风扇的自动控制,完成车辆的通风操作,同时利用离心力自动控制转叶实现对气流的阻挡以使更多的气流进入车内;本发明具有风噪小、气流吹入速度可控的特点,同时由于外筒与内筒均可保证气流的畅通,对气流的阻挡效果可控,因此行车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阻较小,对于能耗的降低起到了很好的增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轴测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工作时的轴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4给出,本发明包括轴线水平设置的外筒1和分别与外筒1同轴设置并置于外筒1内侧的涡扇2、内筒3,涡扇2置于内筒3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庆隆,未经贾庆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69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心耦合式气流吸入装置
- 下一篇:汽车变频空调制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