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架和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0382.5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8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祥;徐杨;韩柯楠;赵擘;仝元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0G15/02;B62D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陈庆超;桑传标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架 车辆 | ||
1.一种悬架,其特征在于,该悬架包括通过转轴(1)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所述第一摆臂(2)和所述第二摆臂(3)的相对应的第一端分别连接于转向节(20),所述第一摆臂(2)和第二摆臂(3)的相对应的第二端分别具有与车架(10)底部可转动地连接的连接点,且所述第一摆臂(2)和所述第二摆臂(3)的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能够相对于所述车架(10)底部沿横向滑动,所述第一摆臂(2)的连接点至所述转轴(1)的距离和所述第二摆臂(3)的连接点至所述转轴(1)的距离相等,且所述第一摆臂(2)的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摆臂(3)的连接点至所述转轴(1)轴线所在的Z向平面的距离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布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摆臂(2)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摆臂(3)的所述第二端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2)和所述第二摆臂(3)交叉布置且所述转轴(1)设置在所述第一摆臂(2)和所述第二摆臂(3)的交叉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2)的第二端在所述车架(10)底部上布置为能够沿横向滑动,所述转轴(1)能够围绕所述第二摆臂(3)的所述连接点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2)和所述第二摆臂(3)均包括具有所述第二端的上摆臂部(4)和具有所述第一端的下摆臂部(5),所述上摆臂部(4)和所述下摆臂部(5)的交汇处形成有用于安装所述转轴(1)的转轴安装孔(6),所述转轴(1)贯通并安装到所述第一摆臂(2)的转轴安装孔(6)和所述第二摆臂(3)的转轴安装孔(6)内,所述下摆臂部(5)的所述第一端球铰于各自对应的转向节(20)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上摆臂部(4)的第二端形成为U形叉结构,且各个所述U形叉结构的两个叉臂上分别形成有相对应的装配孔(7)以用于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10)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2)的所述两个叉臂的装配孔(7)上设置有用于可转动且沿所述横向可滑动地连接于车架(10)底部的滑动槽内的第一摆臂铰接轴,所述第二摆臂(3)的所述两个叉臂的装配孔(7)上设置有用于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10)底部的第二摆臂铰接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摆臂(3)的第二端在所述车架(10)底部上布置为均能够转动的同时沿所述横向滑动且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具有相同的滑动位移量,所述转轴(1)通过限位支架能够固定在车架(10)底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还包括设置在转向节(20)上并用于安装到车身上的减震器(30)和套设在该减震器(30)上的弹簧(40),所述第一摆臂(2)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摆臂(3)的第一端各自对应地球铰于所述转向节(20)的下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所述第一摆臂(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摆臂(3)的第二端安装在车架(10)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038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马达驱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面向离散制造业的生产排程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