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肾阳虚腰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070801.5 申请日: 2017-11-03
公开(公告)号: CN107929682A 公开(公告)日: 2018-04-20
发明(设计)人: 巴元明 申请(专利权)人: 湖北省中医院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分类号: A61K36/9068;A61P29/00;A61K35/36
代理公司: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29 代理人: 高琴
地址: 430000 湖北省***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阳虚 腰痛 中药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肾阳虚腰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于温阳益气、养血滋阴,在消除腰痛的同时保护脏器功能。

背景技术

腰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可发病。据统计,约有80%的成年人有过腰痛的经历。据预测,全世界有4%‐33%的人群正在经受着腰痛的折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同人群腰痛的发病率不等,在7.6%到37%之间。其中,青少年的年累计发病率近30%,是一种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多发性疾病。全球每年因为腰痛造成的人力和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美国预测用于治疗腰痛的年花费在330亿到550亿美元之间;由于误工和保险损失的间接花费更是高达900亿美元。腰痛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重大疾病之一。

由于腰痛其发病机制较多及疗效上存在一定争议,西医临床上很难建立起一套简单并行之有效的治疗选择准则。中医学认为腰痛是因内伤、外感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其病位在腰,与肾密切相关,初发多属实证,可因感受寒湿、湿热等外邪以及跌仆外伤等引起,病久多以肾虚最为常见。治疗腰痛应以补肾为先,同时结合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以具体施治。临床上肾虚腰痛又可分为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单纯补益药的应用,药量一般都比较大,且疗效不显著,久服之后又有滋腻碍胃之弊。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4758908A、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7月8日的发明专利以及授权公告号为CN104606453A,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05月13日的发明专利均公开了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组合物,这些配方虽然对肾虚腰痛有一定的疗效,但其选用的附子、仙茅等均具有较强毒性,服用不当会产生副作用甚至中毒。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5194587A、授权公告日为2015年11月11日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肾虚腰痛的中药口服液,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红参7‐13份、合欢皮17‐23份、山药27‐33份、生黄芪37‐43份、郁金12‐18份、巴戟天12-18份、木蝴蝶9‐15份、远志12‐18份、山萸肉17‐23份、凤凰衣4‐10份、覆盆子12‐18份、白术12‐18份、益智仁12‐18份、高良姜5‐11份、炙甘草4‐10份。一方面,该方中多为温阳药物,过于通阳易伤及肾阴,阳气无阴则不化,因此对于临床阴阳两虚的患者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该口服液在制备过程中采用醇沉除杂法,由于影响醇沉效果的因素很多,水提液浓缩温度、相对浓度,醇沉液含醇量、乙醇添加方法、醇沉次数、醇沉温度与时间等都会对醇沉物的品质产生影响,因此其制备方法存在生产工时长、有效成分损失大、能源材料费用大、成本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副作用大、对阴阳两虚证患者疗效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副作用小、且对阴阳两虚证患者疗效显著的治疗肾阳虚腰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肾阳虚腰痛的中药制剂,其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比为:炙甘草125‐175、生姜88‐138、桂枝88‐138、党参50‐100、生地600‐650、阿胶100‐150、麻仁25‐75、麦门冬100‐150、大枣163‐213。

该中药制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为:炙甘草150、生姜113、桂枝113、党参75、生地黄625、阿胶125、麻仁50、麦门冬125、大枣188。

一种治疗肾阳虚腰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煎煮:将除阿胶之外的其它原料按所需比例混合,加水煎煮多次以得到煎液,其中,所述水的添加重量为上述原料重量之和的9‐10倍;

减压浓缩:先将所述煎液合并后过滤,再取滤液静置过夜后取上清液,并将上清液与加水烊化后的阿胶合并,随后进行减压浓缩以得到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

配料灭菌:先取蜂蜜加热熬炼成金黄色,滤过后与所述清膏混合均匀并浓缩成膏剂,随后将所述膏剂灌装后高压灭菌即可。

所述煎煮步骤中,每次煎煮的时间为1‐2h;

所述减压浓缩步骤中,减压浓缩的温度为80‐85℃;

所述配料灭菌步骤中,熬炼温度为60‐70℃,灭菌温度为90‐110℃,灭菌压力为0.01‐0.03Mpa,灭菌时间为0.5‐1.5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中医院,未经湖北省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08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