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裂增强型混凝土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1731.5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7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立;李远航;王贵珍;欧美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8/04;B28B23/02;B28C5/00;B23P15/00;C04B111/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岳兵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专利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阻裂增强型混凝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立体金属结构的球体、制备立体金属结构的连接杆、制备立体金属结构的环板、焊接成型、形成立体金属结构、按照配比称取原料重量份、上料及搅拌、浇注成型。本方案的阻裂增强型混凝土阻裂效果明显,抗拉强度和耐久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此阻裂增强型混凝土可在浇筑期防止早期裂缝的产生;在凝固时提升抗拉强度和抗裂效果,减少甚至消除阻裂增强型混凝土界面的原始裂缝,起到阻裂作用;在凝固后阻碍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并延长裂缝的贯通时间,并能够利用立体金属结构的变形来阻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大,阻裂效果得到进一步增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程施工中,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及耐久性能,会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纤维,使之形成一种纤维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将纤维混入混凝土中进行搅拌,再将混有纤维的混凝土浇注至需要的工程施工地点。由于纤维的长度很短,在混凝土中是乱向分布的,可以阻碍混凝土内部裂纹的扩展,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剪等强度,以及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
然而,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在混凝土中添加纤维的成本较高,且需要特殊的搅拌工艺才能够将纤维与混凝土的其他组分搅拌均匀,制备繁琐且经济效益不理想;由于目前使用的纤维多采用线形形状,其长度很短,混合至混凝土中后,纤维受力较为单一,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纤维阻碍混凝土内部裂纹扩展的效果不理想,甚至在一些施工环境下没有任何阻裂作用。由此可以得知,采用在混凝土中添加纤维来提高混凝土的阻裂性能的制备方法经济成本很高,且制作出来的混凝土阻裂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经济成本较低的阻裂增强型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阻裂增强型混凝土制备方法,以制备出一种阻裂效果好、经济成本较低的阻裂增强型混凝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阻裂增强型混凝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立体金属结构的球体:将球体拆分为上半球和下半球,采用压铸设备分别压铸出中空的上半球和中空的下半球,通过压铸设备的压铸模具使上半球表面和下半球表面上形成若干个第一弧形面,采用螺纹车床在下半球的上部加工出带内螺纹的连接槽;
步骤二:制备立体金属结构的连接杆:用冲压设备将金属材料冲压成连接杆,用螺纹车床将连接杆的一个端部加工成螺纹头;
步骤三:制备立体金属结构的环板:用冲压设备将金属材料冲压成六边形的环板,环板的直径大于上半球的直径;通过冲压设备的冲压模板使环板的表面形成若干个第二弧形面;
步骤四:焊接成型:将环板焊接在连接杆的上部,并将连接杆的上端面与上半球的下端面焊接在一起,使环板与上半球下端面贴合,且环板与上半球之间形成凹部;
步骤五:形成立体金属结构:将连接杆与连接槽螺纹连接起来,使上半球和下半球实现连接,并完整的形成立体金属结构;
步骤六:按照配比称取原料重量份:立体金属结构215-245份,骨料1423-1465份,低碱水泥125-185份,粉煤灰70-80份,矿粉20-50份,硅灰10-25份,水泥砂浆消泡剂1-5份,偶联剂2-10份;
步骤七:上料及搅拌:将骨料、低碱水泥、粉煤灰、立体金属结构、矿粉、硅灰、水泥砂浆消泡剂、偶联剂依次添加到搅拌设备中,开启搅拌设备并使搅拌设备的转速处于25-45r/min,使立体金属结构、骨料、低碱水泥、粉煤灰、矿粉、硅灰、水泥砂浆消泡剂、偶联剂混合均匀,并使骨料、低碱水泥、粉煤灰、矿粉、硅灰、水泥砂浆消泡剂、偶联剂形成的混合物与立体金属结构紧密粘连,提高混凝土的紧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17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