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液滴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74983.3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2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荆高山;白宇;王博;苏世圣;付明珠;郭永;王勇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33/53;G01N33/533;C12M1/00;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液滴 检测装置 检测 部件固定 废液收集 检测芯片 临床检测 其他生物 荧光信号 可拆卸 上表面 下表面 浮油 加样 加工 应用 | ||
1.一种微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液滴检测装置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第三部件,所述第一部件是微液滴检测时用于间隔油和上浮油的加样以及检测后废液收集的装置,所述第二部件是微液滴检测芯片,和所述第三部件是装有微液滴进行微液滴PCR扩增的容器;所述第二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部件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三部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第一部件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通过点胶方式或超声焊接方式密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分别通过一体注塑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是热塑性材料,优选为聚碳酸酯材料、环烯烃共聚物或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聚丙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三部件的卡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件包括微液滴容器和微液滴容器上盖,所述微液滴容器由硬性塑料材质制成,微液滴容器上盖由软性塑料材料制成;固定时,所述微液滴容器上盖与所述卡位槽进行配合,实现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三部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位槽中设置有从所述第一部件的下表面突出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是中空的;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三部件拆卸固定时,所述穿刺针穿透所述微液滴容器上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设置有至少一个间隔油和上浮油的加样以及检测后废液的收集单元,优选为四个、八个和十二个;所述第二部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微液滴检测单元,优选为四个、八个和十二个;第三部件是包括至少一个装有微液滴进行微液滴PCR扩增的容器,优选为四个、八个和十二个;每个间隔油和上浮油的加样以及检测后废液的收集单元与其相对应的每一个微液滴检测单元和每一个装有微液滴进行微液滴PCR扩增的容器配合,完成扩增后微液滴的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油和上浮油的加样以及检测后废液的收集单元包括在所述第一部件上方的上表面设置的上浮油加样槽、上浮油加样通孔、间隔油加样槽和间隔油加样通孔,其中所述上浮油加样通孔和所述间隔油加样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浮油加样槽和所述间隔油加样槽底部;和在第一部件下表面的所述上浮油加样通孔之处连接的上浮油进样管道,在所述第一部件下表面的所述间隔油加样通孔之处连接间隔油进样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部件下方的下表面设置有废液槽,用于收集检测后的所有废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部件下方设置有将将废液槽内的残余空气排出的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液滴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油加样槽和所述间隔油加样槽的容积分别为1~900微升,优选为5~500微升,更优选为100~200微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北京新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498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