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特性评价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6598.2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27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江同文;邓兴梁;李世银;关宝珠;王彭;赵龙飞;沈春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黄健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溶体 油气藏 特性 评价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特性评价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待测储层所在区域的地震资料,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待测储层的断裂属性和地震属性;根据断裂属性和地震属性确定待测储层的三维几何模型;根据待测储层的三维几何模型确定待测储层的储层静态特性。本发明提供的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特性评价方法和装置能够有效确定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的油气含量特性,并利用该油气含量特性确定待钻井井眼位置和指导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的失利井或躺井的挖潜工作,提高了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的开采效率和油气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及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特性评价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的类型主要为缝洞型储层,其非均质性强且连通性差,油气藏生产特征普遍表现为“一井一藏”特征,并且不同的“单井”也有不同的油气水关系,导致缝洞型油气藏的储层特性与常见的碎屑岩油气藏截然不同。其中断溶体油气藏是碳酸盐岩地层在相同地质背景下,岩溶水沿断裂破碎带溶蚀改造,形成的三维空间结构的岩溶缝洞系统。塔中碳酸盐岩的断溶系统主要由岩溶水沿断裂系统溶蚀改造碳酸盐岩地层形成,油气藏也主要沿断裂系统的充注,断溶系统及内部油气共同构成了碳酸盐岩地层中的断溶体油气藏系统。
目前针对断溶体油气藏的储层特性的确定主要是通过人为经验判断所实现的,收集储层所在区域内已钻井的测井资料,对该已钻井所在区域的储层特性进行划分和评价,而该区域内的待钻井的井眼位置是根据该储层特性的划分和评价完成的。该区域内还存在钻径过程中遇断溶体储层的失利井或躺井,针对此类井的挖潜工作也是根据上述的储层特性的划分和评价完成的。
然而影响断溶体油气藏特性的因素较多,即使是邻近的断溶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油气藏特性,每个断溶体油气藏系统也有着独立的油气水界面。因此仅依靠现有的人为经验和相邻已钻井的储层特性评定储层的油气储量并根据该油气储量确定待钻井的井眼位置,评定的准确性较低,也降低了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的开采效率和油气产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特性评价方法和装置,能够有效确定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的油气含量特性,并利用该油气含量特性确定待钻井井眼位置和指导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的失利井或躺井的挖潜工作,提高了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的开采效率和油气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特性评价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特性评价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储层所在区域的地震资料,并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待测储层的断裂属性和地震属性。
根据断裂属性和地震属性确定待测储层的三维几何模型。
根据待测储层的三维几何模型确定待测储层的储层静态特性。
在上述的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特性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根据待测储层的三维几何模型确定待测储层的储层静态特性之后,还包括:
获取待测储层所在区域内的已钻井的井内压力、油气产量、气油比和油气投入产出比。
根据已钻井的井内压力、油气产量、气油比和油气投入产出比确定待测储层的储层动态特性。
在上述的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特性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根据已钻井的井内压力、油气产量、气油比和油气投入产出比确定待测储层的储层动态特性之后,还包括:
根据待测储层的储层静态特性和储层动态特性确定待测储层所在区域内的待钻井的井眼位置。
根据待测储层的储层静态特性和储层动态特性确定待测储层所在区域内的已钻井的挖潜位置。
在上述的断溶体油气藏储层特性评价方法中,可选的是,根据地震资料确定待测储层的断裂属性和地震属性,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65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