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杜绝酒驾、防止疲劳驾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78101.0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6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潘乐骋;夏逸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乐骋 |
主分类号: | B60K28/06 | 分类号: | B60K28/06;B60R16/023;B60Q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杜绝 防止 疲劳 驾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判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杜绝酒驾、防止疲劳驾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购置小车人越来越多。随之,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的事故仍然是道路交通事故主要问题之一,国家立法、交警部门加大对酒驾、疲劳驾驶等方面的监督力度,但是也不能完全杜绝酒驾和疲劳驾驶带来的系列隐患问题,并且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前,根据检索,从系列文献中查出一些关于防止酒驾的研究,也只是包括在驾驶室安装酒精测试仪链接车载电脑系统,通过测试的酒精浓度来控制汽车的点火启动系统。这些系统并不能完全控制并杜绝酒驾、尤其是抱有侥幸心里的酒驾作弊行为。而对疲劳度的监测几乎没有,目前,国内对疲劳驾驶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和方法的探索,并没有系统和完善的方案,一些高档车、导航系统中安装以驾驶时间来判定的预防提醒,并没有涉及如何缓解或有效控制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杜绝酒驾、防止疲劳驾驶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车辆启动检测系统、酒精检测系统、驾驶员人脸疲劳度监测扫描系统、驾驶员人脸识别定性分析系统、车载电脑主控分析系统、动作执行或预警系统和校检系统,所述驾驶员人脸疲劳度监测扫描系统和酒精检测系统、驾驶员人脸识别定性分析系统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车载电脑主控分析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车载电脑主控分析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车辆启动检测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车辆启动检测系统:通过车辆座位上的重力传感器检测座位上有人,为汽车进入酒驾和防疲劳驾驶预测准备。
酒精检测系统:采用酒精气敏传感器口吹方式进行探测气体进行酒精含量的判断。
驾驶员人脸疲劳度监测扫描系统:对驾驶人员面部尤其是眼部进行深度扫描,然后将扫描信息传输给车载电脑主控分析系统,车载电脑主控分析系统通过预先设定以眨、闭、微闭眼等次数及驾驶员人体晃动频次来判定驾驶员是否处于清醒还是瞌睡状态。
驾驶员人脸识别定性分析系统:对驾驶人员的身份进行确认锁定。
车载电脑主控分析系统:对采集的驾驶人员的数据进行分析。
动作执行或预警系统:通过车载电脑主控分析系统得出的结论进行熄火动作或者警报灯提示。
包括如下步骤:
A启动:在车辆座位上设置重力传感器用于启动检测系统;
B获取信息:车载系统中设置有红外线扫描探头、图像传感器和酒精检测器用于获取驾驶人员的个人信息以及体态信息,
C锁定:将驾驶员人脸识别定性分析系统对驾驶人员进行人物分析比对后锁定;
D分析比对:通过所述酒精检测系统和驾驶员人脸疲劳度监测扫描系统对驾驶人员的基本信息进行采集后传输至车载电脑主控分析系统;
E判断:车载电脑主控分析系统通过获取的信息判断驾驶人员是否存在酒驾或者疲劳驾驶状态,如果是,则跳转至于下一步骤;如果不是,则通过所述动作执行或预警系统启动车辆。
F执行:车载电脑主控分析系统通过所述动作执行或预警系统提示驾驶人员处于酒驾或者疲劳驾驶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员人脸疲劳度监测扫描系统预先在车载系统中设置单位时间内驾驶员的眨眼次数和人体晃动频次的最大值作为疲劳驾驶指标。
具体地,驾驶员人脸识别定性分析系统和人脸疲劳度监测扫描系统内置时间电路,所述时间电路的启动频率为5分钟-10分钟。
进一步地,所述酒精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在方向盘上的酒精气敏传感器、数模转换器和功率放大电路,所述酒精气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数模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数模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车载电脑主控分析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车载系统中设置有光度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电脑主控分析系统上设置有校检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可以缓解或有效控制驾驶员疲劳驾驶行为,通过自主检测醉酒状态,保护了驾车人员,并减少醉酒驾车上路而酿成悲剧的情况发生,实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乐骋,未经潘乐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8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现动力控制的汽车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工作模式切换控制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