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标签用的聚碳酸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78108.2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94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博;王一良;何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47/00;C08L75/08;C08L75/06;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标签 聚碳酸酯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防伪标签用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薄膜由聚碳酸酯、反式1,4-聚异戊二烯、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接枝改性的环氧树脂以及聚醚硅油改性的聚氨酯制备得到,其中:
以聚碳酸酯为100重量份计,所述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用量为5-10重量份;
以聚碳酸酯为100重量份计,所述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接枝改性的环氧树脂的用量为10-20重量份;
以聚碳酸酯为100重量份计,聚醚硅油改性的聚氨酯的用量为15-3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用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式1,4-聚异戊二烯、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接枝改性的环氧树脂以及聚醚硅油改性的聚氨酯的重量比为1:(1-1.5):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用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为由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在二月桂 酸二丁基锡催化下制备得到的端基为异氰酸酯的聚氨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用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异氰酸酯聚氨酯接枝改性的环氧树脂中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的含量为8-12ph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用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硅油改性的聚氨酯中所述聚氨酯为由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制备得到的聚氨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标签用的聚碳酸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醚硅油改性的聚氨酯中聚醚硅油的含量为2-6phr。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防伪标签用的聚碳酸酯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反式1,4-聚异戊二烯、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接枝改性的环氧树脂以及聚醚硅油改性的聚氨酯,混合均匀;
(2)向步骤(1)所得混合物中加入聚碳酸酯,混合均匀后,挤出,得到所述防伪标签用的聚碳酸酯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混合时搅拌的速率为100-200r/min。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混合时搅拌的速率为80-100r/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781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