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聚合物基阻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0742.X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4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云鹤;于翔;姜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7/42 | 分类号: | C08G77/42;C08L83/10;C08K3/24;C08K7/24;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谢怡婷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分离 结构 聚合物 阻尼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用于阻尼材料聚醚醚酮-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物具有如下结构:
其中,a为2-6之间的整数,b为10-20之间的整数;R为-CF3或-CH3;R1为C1-6的烷基、C6-12的芳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段共聚物,其特征在于,a为2-4之间的整数,b为10-15之间的整数;
R1为甲基、乙基、丙基、苯基;
所述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为30000~100000 g/mol。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醚醚酮-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双酚单体、4,4-二氟二苯甲酮、碳酸钾在有机溶剂中聚合反应得到中间产物A;
(2)将步骤(1)的中间产物A与氯苯混合,反应后再与二甲胺基封端的聚硅氧烷混合,制备得到聚醚醚酮-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
其中,所述双酚单体为双酚A或六氟双酚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将双酚单体、4,4-二氟二苯甲酮、碳酸钾混入有机溶剂中,在100℃~140℃反应,再升温至160~200℃反应,制备得到中间产物A;
(2)将步骤(1)的中间产物A与氯苯混合,在120~170℃反应,后降温至50~100℃,加入二甲胺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制备得到聚醚醚酮-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将双酚单体、4,4-二氟二苯甲酮、碳酸钾混入有机溶剂中,在120℃~140℃反应2~4小时,再升温至160~180℃反应4~6小时,制备得到中间产物A;
(2)将步骤(1)的中间产物A与氯苯混合,在120~150℃反应2~3小时,后降温至70~100℃,加入二甲胺基封端的聚硅氧烷,制备得到聚醚醚酮-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所述反应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或氦气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双酚单体与4,4-二氟二苯甲酮的摩尔比1:(0.6~0.8);所述双酚单体与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1~1.2)。
8.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环丁砜和甲苯,所述环丁砜和甲苯的体积比为1:(0.5~0.3)。
9.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二甲胺基封端的聚硅氧烷以滴加的方式加入混合溶液中,所述滴加的时间为4~6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中间产物A与二甲胺基封端的聚硅氧烷摩尔比为1:(1~1.1)。
11.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醚醚酮-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的用途,其用作阻尼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途,其用作压电阻尼材料。
13.一种阻尼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材料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醚醚酮-聚硅氧烷嵌段共聚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阻尼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材料还包括如下组分:钛酸钡粒子和碳纳米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074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苯硫醚合成中除盐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环氧改性硅油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