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真空纳米脱泡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80919.6 | 申请日: | 201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5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雷立猛;赖明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派勒智能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2 | 分类号: | B01D19/02;B01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纳米 脱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浆液进行脱泡的脱泡机。
背景技术
脱泡机是一种将液态材料进行搅拌并使气泡与材料脱离的设备,主要应用医疗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电子元器件材料、印刷电子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纳米粉体材料等的混合搅拌领域。现有的浆液脱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薄膜法:脱泡盘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带有气泡的浆液撞击到容器壁上,浆液在罐壁形成薄膜,在真空的环境下破坏气泡;
2.化学法:加入消泡剂,改变浆液的气泡物理特性(如表面张力等),从而达到破环气泡的目的;
3.真空冲击法:通过离心力或其它推力将带有气泡的液体通过较小的网格,将里面的大气泡切割成小气泡,再通过真空将气泡的表面张力破坏,破坏气泡。
4.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使液体内部的微小气泡聚集成大气泡后破碎。
出于设备的成本以及结构因素,现有的脱泡机很少会使用多种方法进行脱泡,目前的脱泡设备的脱泡技术单一,而且大多适用于低粘度非纳米材料的脱泡。
加之,市面上的脱泡机,大部分应用于化工行业,如纸张涂料、色漆;化妆品行业,如面霜、洗发液;食品行业,如调味酱料、豆奶、果汁等。针对高粘度的纳米材料的脱泡设备很少见,而随着纳米材料行业的发展,对脱泡设备处理液体粘度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对纳米材料中微小气泡的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高粘度的纳米材料脱泡的设备也会逐渐成为纳米材料行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脱泡器,脱泡手段单一,而且只能处理低粘度非纳米材料的脱泡,加工效率和处理效果都有很大的局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种样式结合的高效智能化真空纳米脱泡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真空纳米脱泡机,包括罐体和由电机驱动旋转的传动轴,所述罐体上端设有与该罐体密封配合的盖板,罐体下端设有出料口,在罐体内位于上部设置有由所述传动轴驱动的旋转脱泡装置,设置在盖板上的进料管将浆液导入所述旋转脱泡装置,经该旋转脱泡装置进行脱泡后的浆液从所述出料口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脱泡装置包括由所述传动轴带动转动的旋转盘,旋转盘上侧设置有固定的上盘,该上盘与旋转盘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上盘上设置有与该间隙连通的所述进料管,从该进料管进入间隙的浆液在旋转盘的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该间隙后流向所述出料口。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盘上位于上盘外侧沿周向设置有至少一圈筛网,甩出所述间隙的浆液在离心力作用下穿过所述筛网。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盘上侧面位于间隙内周向设有数圈凸台,每一所述凸台向外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上盘可呈平板状、筛网状、锥状或钟罩状。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盘可呈平板状、筛网状、锥状、弧状或钟罩状。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管底端成型有数个筛孔,浆液从进料管经筛孔进入所述间隙。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使罐体内形成真空的抽真空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内设有网筛和/或超声波发生器。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控制阀,所述罐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该液位传感器将罐体内的液位信号传送至监控器,监控器根据该信号控制所述控制阀的开启与闭合。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真空纳米脱泡机是针对高粘度的纳米材料开发的一款新型的脱泡设备,结合冲击法、薄膜法以及超声波对浆液进行复合脱泡,使得脱泡效果及效率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本设备还带有液位传感器,对加工过程中的浆料量进行实时监控,不需要人工去查看设备加工进度,设备根据液位高低进行自动排料进料,实现生产自动化,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方式的旋转脱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倒锥型旋转脱泡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弧面倒锥型旋转脱泡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正反锥型旋转脱泡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双锥型旋转脱泡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双钟罩型旋转脱泡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加装超声震动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8详细介绍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派勒智能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派勒智能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09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