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路交通的车辆抬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1108.8 | 申请日: | 201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9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润新材料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22 | 分类号: | B66F3/22;B66F3/35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卢玲 |
地址: | 226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交通 车辆 抬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公路交通的车辆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设计一款车辆抬升装置,该车辆抬升装置包括抬升机构和定位拉紧组件,两个抬升机构的抬升气囊的进气管与主气管连通,该主气管与空压机相连,并由空压机供气;拉紧组合包括水平螺栓和锁紧螺母,其中水平螺栓数目为两根,并排设在轮胎的前、后侧;步骤b:在救援车辆上携带至少4个步骤a中所设计的车辆抬升装置;步骤c:抬升时,先在车辆的四个轮胎处分别设置一个车辆抬升装置;步骤d:将每个车辆抬升装置的主气管与同一个空压机连通。本方法所采用的抬升器直接抬升轮胎,抬升方便、快捷、省力,抬升高度很低就可以轻松地将移车器塞入两个支撑转轴之间的间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路交通的车辆抬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交通运行或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常常需要移动车辆。需要移动车辆时,很久以来一直都是先用千斤顶顶住悬架,待该悬架一侧的两个轮胎离地一定高度后,然后在每个轮胎下塞入一个自带车轮的移车器;待四个轮胎都支撑在一个移车器上以后,这样就将整车抬升,以便后续移动车辆。
由于悬架与轮胎之间有减震弹簧连接,所以抬升悬架时轮胎会在减震弹簧作用下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抬升过程的前面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抬升悬架,而轮胎并未被抬升;只有当悬架被抬升较高高度(此时减震弹簧处于自由状态)以后,轮胎才开始离地,并且待轮胎离地高度继续增大达到一定高度后才能将移车器塞入下面。从上面的表述可以看出,现有通过千斤顶抬升悬架来使轮胎离地的方式,由于需要将重量较大的悬架提升一定高度,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悬架升高较高,导致整车的重心较高,从而可能会引发侧翻等安全事故,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直接抬升轮胎的车辆抬升装置,不仅抬升效率高,而且抬升后整车的高度较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公路交通的车辆抬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设计一款车辆抬升装置,该车辆抬升装置包括抬升机构和定位拉紧组件,其中抬升机构有两个,这两个抬升机构对称设在轮胎(T)两边,该抬升机构包括L形板(1)和支撑转轴(5),其中L形板(1)的水平边前、后侧对应设有一块立板(2),这两块立板(2)的左、右端部对应设有一个条形导向孔(2a),该条形导向孔为竖直孔;两块所述立板(2)之间设有一个抬升气囊(3),该抬升气囊支撑在所述L形板(1)的水平边上,并在抬升气囊(3)顶部支撑有一块水平抬升板(4);所述水平抬升板前、后侧对应条形导向孔(2a)固设有4个导向块(4a),该导向块(4a)与对应的条形导向孔(2a)滑动配合,从而使水平抬升板(4)与两块立板(2)滑动配合;所述支撑转轴(5)工作时与轮胎(T)外圆面接触,该支撑转轴的两端与安装座(6)转动配合,且安装座(6)固设在所述水平抬升板(4)的对应端面;
两个所述抬升机构的抬升气囊(3)的进气管(3a)与主气管(7)连通,该主气管与空压机(8)相连,并由空压机(8)供气;
所述定位拉紧组件由定位组合和拉紧组合构成,其中定位组合由两根定位轴(9)和两根定位套筒(10)构成,其中:所述定位轴(9)和定位套筒(10)分居在轮胎(T)的前、后侧,而定位轴(9)端头固定在一个所述抬升机构的水平抬升板(4)端面上,定位套筒(10)的端头固定在另外一个所述抬升机构的水平抬升板(4)端面上;所述定位轴(9)与定位套筒(10)的靠近端插接配合,从而将两个所述抬升机构的水平抬升板(4)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一起,进而对所述轮胎(T)定位;
所述拉紧组合包括水平螺栓(11)和锁紧螺母(13),其中水平螺栓(11)数目为两根,并排设在所述轮胎(T)的前、后侧,这两根水平螺栓的头部与一个所述抬升机构的水平抬升板(4)顶面固定;两根所述水平螺栓(11)的尾部对应一个拉紧座(12)上的螺栓过孔后,分别套装有所述锁紧螺母(13),且两个拉紧座(12)固设在另外一个所述抬升机构的水平抬升板(4)顶面上,从而将两个所述抬升机构的水平抬升板(4)拉紧,进而对所述轮胎(T)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润新材料科技(南通)有限公司,未经高润新材料科技(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11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碎煤生产洁净合成气的工艺
- 下一篇:连续油管举升解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