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硬质合金棒材的挤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3681.2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7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题;孙宝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威硬质合金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B22F3/14;B22F3/20 |
代理公司: | 11775 北京动力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艳 |
地址: | 3256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硬质合金 挤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硬质合金棒材的挤压方法,包括将原材料湿磨、混合料浆并喷雾干燥、混合粉末并掺拌成型剂、挤压成型、真空干燥、定尺切割和一体化烧结,在原材料湿磨时添加石蜡、纤维素和活性剂,在挤压成型中添加成型粘结剂。本发明的工序简单,有利于节省工时,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在湿磨时添加石蜡、纤维素和活性剂,不但确保了混合料在喷雾干燥时成粒的效果,提高了粉末直收率,在挤压成型中添加成型粘结剂,其可使挤压棒坏实施快速的挥发脱油成为切实可行,并且还可确保快速干燥又不开裂,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保证了烧结棒坯中氧含量稳定性,使用稳定性好且适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硬质合金棒材挤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硬质合金棒材的挤压方法。
背景技术
用挤压方法制造长径比极大的圆形截面、异形断面和带孔的硬质合金型材时,大多需要经过湿磨、混合料浆后真空干燥、再经筛分成混合粉、然后渗拌成型剂、经过挤压成型、阴干风干、加工干燥、预烧脱脂、定尺切割、再经烧结而成,其不但工艺限制较多,而且生产周期较长,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同时其挤压成型不能满足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的要求,甚至还会相互矛盾,如混合料浆采用真空干燥加分筛机进行备料作业,其不但工时长,能耗较大,并且对于超细晶粒合金粉料而言,其容易造成烧料及氧含量失控等情况;另外,为了均匀地往混合粉料中掺入成型剂,橡纤维素成型剂工艺采用高分子胶液十分粘稠,只能在容量很小的西格玛混合机中进行,每次混合料加入≤25Kg,严重影响加工的效率,而且其掺拌时也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加工的质量;同时,采用阴干、风干、常压下加热干燥处理的时间长,一般超过30天,严重影响加工的效率,而且在干燥后挤压棒坏不能直接进入定尺切割工序,须进行预烧脱脂,其不但大大增加了制作成本,而且脱蜡后的挤压棒坏出炉后极易氧化发热,造成烧结棒坏氧含量波动,由上可知,传统技术的挤压方法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硬质合金棒材的挤压方法,旨在简化加工流程以提高加工效率。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硬质合金棒材的挤压方法,包括将原材料湿磨、混合料浆并喷雾干燥、混合粉末并掺拌成型剂、挤压成型、真空干燥、定尺切割和一体化烧结,在原材料湿磨时添加石蜡、纤维素和活性剂,在挤压成型中添加成型粘结剂。
所述成型粘结剂包括以混合料重量为计算基数的0.4-1%的乙基纤维素、0-0.3%的硬脂酸、0-0.8%的石蜡、0-0.3%的乙烯蜡、0-0.3%的无规聚丙烯和3-7%的复合溶剂。
所述复合溶剂为沸点为150-175℃的有机液体。
或者所述成型粘结剂包括以混合料重量为计算基数的0-1%的聚乙烯、0-1%的无规聚丙烯、0-0.5%的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0-0.5%的松香季戊四醇酯、0-1.5%的石蜡、0.1%的硬脂酸、0.1%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3-7%的癸烷。
在掺拌成型剂时采用200L或300L容积的搅拌式混合机且在掺拌时循环进行加热升温-冷却降温操作。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发明的工序简单,相比传统技术的十个工序而言减少了三个工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省工时,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在湿磨时添加石蜡、纤维素和活性剂,不但确保了混合料在喷雾干燥时成粒的效果,提高了粉末直收率,在挤压成型中添加成型粘结剂,其可使挤压棒坏实施快速的挥发脱油成为切实可行,并且还可确保快速干燥又不开裂,有利于提高加工效率,并且使挤压成型后可以直接定尺切割,从而减少了预烧脱脂的工序,保证了烧结棒坯中氧含量稳定性,使用稳定性好且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工序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威硬质合金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威硬质合金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36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充电系统,电池充电保护控制方法和充电电路
- 下一篇:一种高能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