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微生物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6192.2 | 申请日: | 201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4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林丽美;林艳;彭曦;廖端芳;夏伯侯;吴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7/24 | 分类号: | C12P7/24;C07C45/78;C07C45/80;C07C45/81;C07C45/79;C07C47/565;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410208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微生物 转化 成对 羟基 甲醛 方法 | ||
1.一种采用微生物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悬液OD600值为0.15~0.25的灵芝菌种子液,接种到含有何首乌水提物的培养液中,在24~30℃的条件下,以150~200r/min的转速,摇床培养30~40h,获得含有对羟基苯甲醛的发酵液;
2)将步骤1)获得的发酵液采用萃取剂萃取2~4次后,再浓缩结晶,得对羟基苯甲醛粗品;采用有机溶剂溶解所述粗品,加入凝胶色谱柱中进行提纯,即得对羟基苯甲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灵芝菌种子液按培养液体积百分比为5%~6.8%的接种量接种至培养液中;
所述灵芝菌种子液与所述何首乌水提物的体积比为1:1.5~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灵芝菌种子液采用如下方式制得:将灵芝菌在固体培养基上活化后,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悬液OD600值为0.15~0.25,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何首乌水提物采用如下方式制得:取6~6.5g生首乌,加4~5倍的水煎煮2~3次,每次煎煮25~35min,过滤取滤液,加水定容至22~27mL,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何首乌水提物采用如下方式制得:取6~6.5g生首乌,加4~5倍的水煎煮2~3次,每次煎煮25~35min,过滤取滤液,加水定容至22~27mL,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液中包括5.5~6.5g/L的马铃薯浸粉和16~24g/L的葡萄糖。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具体为:将悬液OD600值为0.2的灵芝菌种子液,按培养液体积百分比为5%~6.8%的接种量接种至含有何首乌水提物的培养液中,在26~30℃的条件下,以160~200r/min的转速,摇床培养36~40h,获得含有对羟基苯甲醛的发酵液;
所述灵芝菌种子液与所述何首乌水提物的体积比为1:1.8~2.2。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剂为乙酸乙酯或正丁醇。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甲醇或氯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毫升有机溶剂溶解0.4~0.5g对羟基苯甲醛粗品。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纯具体为:将预先甲醇溶液浸泡后的凝胶粉加入凝胶柱中;再将溶解后的对羟基苯甲醛粗品溶液经过0.15~0.28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加入凝胶柱中;控制每6秒一滴的流速,收集TLC检测有斑点的部位,减压浓缩干燥,即得对羟基苯甲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悬液OD600值为0.2的灵芝菌种子液,按培养液体积百分比为5%~6.8%的接种量接种至含有何首乌水提物的培养液中,在26~30℃的条件下,以160~200r/min的转速,摇床培养36~40h,获得含有对羟基苯甲醛的发酵液;
所述灵芝菌种子液与所述何首乌水提物的体积比为1:1.8~2.2;
2)将步骤1)获得的发酵液采用乙酸乙酯萃取2~4次后,合并乙酸乙酯层,再浓缩结晶,采用甲醇溶解结晶,得对羟基苯甲醛粗品;
3)将预先甲醇溶液浸泡后的凝胶粉加入凝胶柱中;再将甲醇溶解后的对羟基苯甲醛粗品溶液经过0.20~0.24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加入凝胶柱中;控制每6秒一滴的流速,收集TLC检测有斑点的部位,减压浓缩干燥,即得对羟基苯甲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湖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61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