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抢险救灾时大跨度轻量化应急桥梁的架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8706.8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8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建;赵启林;曾智刚;高一峰;潘大荣;李洪伟;陈立;高建岗;张冬冬;汪效良;李飞;李伟;马森;赵栋;晏孝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指挥部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所;赵启林;潘大荣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15/1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1022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抢险 救灾 跨度 量化 应急 桥梁 架设 方法 | ||
1.适用于抢险救灾时大跨度轻量化应急桥梁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边桥节(12)与主桥节(11)连接,将栏杆(13)固定于主桥节(11)桥面系两端,同时,将旋转式撑杆(26)通过其一端的连接部(21)套接于主桥节(11)底部的杆件上,将旋转式撑杆(26)另一端的连接部(21)通过细绳绑在主桥节(11)桥面系上;
(2)推送桥梁结构(1)连接待搭建桥梁的两岸;
(3)在三角桁架(22)上按左张弦体系和右张弦体系的连接方式连接斜向弦杆一(23)的一端、斜向弦杆二(24)的一端、中间弦杆(25)、一对旋转式撑杆(26);将铰支座连接的导线拴在左张弦体系、右张弦体系上;
(4)控制铰支座上导线的长度将左张弦体系和右张弦体系分别向下旋转,旋转中心位于旋转式撑杆(26)与主桥节(11)底部的杆件连接的连接部(21)上,当左张弦体系和右张弦体系旋转至桥梁结构(1)正下方时,停止操作;
(5)将斜向弦杆一(23)的另一端、斜向弦杆二(24)的另一端分别与主桥节(11)的底部连接;
(6)将连接横杆(27)、连接斜杆(28)连接于左张弦体系和右张弦体系之间;(7)启动旋转式撑杆(26)的液压千斤顶(20)控制预应力张弦结构(2)的预拱力;
所述应急桥梁包括桥梁结构(1)、设于桥梁结构(1)底部的预应力张弦结构(2);其中,
所述桥梁结构(1)包括主桥节(11)、设于主桥节(11)两端的边桥节(12)、设于主桥节(11)桥面系两端的栏杆(13);
所述预应力张弦结构(2)包括上部架设平台和下部张弦体系;所述上部架设平台包括一组三角桁架(22)和铰支座,所述一组三角桁架(22)固定于栏杆(13)上,所述铰支座固定于栏杆(13)上且靠近三角桁架(22);所述下部张弦体系包括结构相同的左张弦体系和右张弦体系,所述左张弦体系和右张弦体系分别包括斜向弦杆一(23)、斜向弦杆二(24)、中间弦杆(25)、一对旋转式撑杆(26),所述斜向弦杆一(23)的一端、斜向弦杆二(24)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件(29)与主桥节(11)的底部连接,所述斜向弦杆一(23)的另一端、斜向弦杆二(2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连接件(29)与中间弦杆(25)的两端连接,所述一对旋转式撑杆(26)的一端分别与连接件(29)连接,另一端与主桥节(11)的底部连接;所述左张弦体系和右张弦体系之间通过连接横杆(27)、连接斜杆(28)连接;所述旋转式撑杆(26)包括液压千斤顶(20)以及设于液压千斤顶(20)两端部的连接部(21)。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适用于抢险救灾时大跨度轻量化应急桥梁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桥节与边桥节通过单双耳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适用于抢险救灾时大跨度轻量化应急桥梁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桁架(22)为铝合金桁架,相邻三角桁架(22)的间距为 5-7m。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适用于抢险救灾时大跨度轻量化应急桥梁的架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弦杆一(23)、斜向弦杆二(24)、中间弦杆(25)分别独立的为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其端部的连接件(29)均为预紧力齿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指挥部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所;赵启林;潘大荣,未经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交通指挥部应急救援工程技术研究所;赵启林;潘大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870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