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件装载基址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89856.0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17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朱瑞瑾;张宝峰;毛军捷;谭毓安;骆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
主分类号: | G06F8/53 | 分类号: | G06F8/53;G06F8/6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08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载 基址 定位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固件装载基址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获取固件的全部第一函数和对应的第一函数偏移量,同时依据该固件中的LDR指令,获取LDR指令所加载的地址,作为第二函数偏移量,可以获知该固件映射到嵌入式设备内存前后,固件内函数所处的位置,即第一函数偏移量和第二函数偏移量,进而在将每一个第一函数偏移量分别与每一个第二函数偏移量做差,计算出多个差值结果时,利用每一函数映射到嵌入式设备内存前后的两个函数偏移量之差均相同的原理,选取出现次数最多的差值结果作为固件的装载基址,以提高装载基址定位的自动性,在节省人工操作和干预时间的基础上,提升装载基址的定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汇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固件装载基址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固件逆向工程是针对固件中存储的代码和数据进行逆向分析和研究,从而演绎并得出该固件的处理流程、架构、算法等设计要素。
随着固件逆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固件逆向工程逐渐成为固件逆向工程的重要分支。目前,ARM处理器通常应用于嵌入式设备,如手机、固态盘、智能手表、智能相机等。ARM固件为运行在ARM处理器上的固件。当需要对ARM固件进行逆向工程时,通常需要先获知该ARM固件映射到嵌入式设备内存中的起始位置,即该ARM固件的装载基址,进而才能借助反汇编工具(如IDAPro),对ARM固件进行逆向分析。
目前对ARM固件的装载基址的定位方法主要是开发人员人工浏览固件的反汇编代码,进而凭借经验定位出ARM固件的装载基址,然而人工定位装载基址会增加装载基址定位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消耗和时间成本,降低了装载基址的定位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件装载基址的定位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进而提高了装载基址的定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固件装载基址的定位方法,包括:
获取固件的第一函数和第一函数偏移量,所述第一函数的个数为多个,所述第一函数与所述第一函数偏移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函数偏移量为所述固件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函数的开始位置之间的距离;
依据所述固件的LDR指令,获取所述LDR指令加载的地址,作为第二函数偏移量,所述第二函数偏移量与第二函数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函数为将所述固件的第一函数映射到嵌入式设备内存后产生的函数,所述第二函数偏移量为所述嵌入式设备内存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二函数的开始位置之间的距离;
将每一个所述第一函数偏移量分别与每一个所述第二函数偏移量相减,获得多个差值结果;
从全部所述差值结果中确定出目标差值,作为固件的装载基址,所述目标差值为出现次数最多的差值结果。
优选地,所述获取固件的第一函数和第一函数偏移量,包括:
从所述固件的起始位置开始获取第一函数;
当获取到所述第一函数时,获取所述第一函数的序言偏移量,作为所述第一函数对应的第一函数偏移量,所述序言偏移量为所述固件的起始位置与所述第一函数的序言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所述序言为在所述第一函数的开始位置的代码;
判断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函数是否为最后一个第一函数;
若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函数不为所述最后一个第一函数,将位于获取到的所述第一函数之后的下一个第一函数所在位置作为所述固件的起始位置,并返回执行所述从所述固件的起始位置开始获取第一函数,直到获取到所述最后一个第一函数。
优选地,所述依据所述固件的LDR指令,获取所述LDR指令加载的地址,作为第二函数偏移量,包括:
从所述固件的起始位置开始获取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未经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898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