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吉他和弦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2431.5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1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崔繁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繁 |
主分类号: | G10D1/08 | 分类号: | G10D1/08;G10D3/10;G10D3/14;G10D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洪玲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吉他 和弦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智能吉他和弦辅助装置,智能吉他和弦辅助装置包括基座,上盖和下盖,下盖与基座的下底面固定连接并夹紧吉他的颈部,在基座的侧面设有按弦按键、液晶屏和功能键,在基座与上盖之间安装有电路板和充电电池,在基座内固定有至少四组乐器电动按弦装置,每组乐器电动按弦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齿轮箱和行程套;智能吉他和弦辅助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内集成有调音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和弦编辑模块、和弦执行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本发明使吉他演奏半自动化,通过功能键或无线发送设备把编辑好的和弦组合保存到本装置中,只需一键即可代替手指按压和弦,轻松弹奏吉他,既保留演奏的乐趣又使得演奏变得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吉他用的智能硬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吉他和弦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吉他和弦辅助装置可以使不会用吉他的使用者快速的使用吉他伴奏歌曲。初学者学习吉他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掌握较多和弦的按法和和弦之间的切换,而每一首歌曲的和弦的编排往往又需要时间来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本发明使得吉他和弦可编程,从而达到让初学者快速掌握的目的。
在公开号为US9076413B2的美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通过踏板操作的吉他和弦配用装置,其技术缺点在于按弦装置使用步进电机控制,因为手工制作的吉他每一把的弦距都不一样,如果按弦行程设置成大部分琴弦都能按到位,则一定会有堵转发生,步进电机会因为堵转而失步,有可能会发生过冲。一个步进电机控制前后两品的和弦,速度比较慢、体积比较大。控制和弦切换采用踏板开关非常不便,和弦的编辑只能在电脑上完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吉他和弦辅助装置,该智能吉他和弦辅助装置解决了传统技术在操作上的缺陷,可以帮助演奏者快速掌握吉他演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智能吉他和弦辅助装置,所述智能吉他和弦辅助装置包括基座,以及分别设在基座两个底面的上盖和下盖,所述基座安装在吉他的颈部,且下盖与基座的下底面固定连接并夹紧吉他的颈部,在基座的侧面设有按弦按键、液晶屏和功能键,在基座与上盖之间安装有电路板和充电电池,在基座内固定有至少四组乐器电动按弦装置,每组乐器电动按弦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齿轮箱和行程套;
所述智能吉他和弦辅助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调音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和弦编辑模块,以及与无线接收模块和和弦编辑模块连接的和弦执行模块,以及与调音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和弦编辑模块、和弦执行模块均连接的电源管理模块。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调音模块内设有震动传感器,所述震动传感器安装在吉他的琴弦上,用于在琴弦震动时把震动频率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与设定好的琴弦标准震动数据进行比对,对比结果在液晶屏上显示。调音时,根据显示的结果调节琴弦的松紧,当震动数据与标准震动数据一致后完成调音。
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外界的无线发送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无线发送设备编辑的和弦组合并保存。无线接收模块将和弦组合存储好后,会将反馈信号发送给与之连接的无线发送设备。
所述和弦编辑模块与所述功能键和液晶屏连接,和弦编辑模块通过功能键编辑出和弦组合,并通过液晶屏显示出来。编辑完和弦组合顺序后可以保存,通过功能键可以清空当前保存的和弦组合。
所述和弦执行模块与按弦按键连接,和弦执行模块通过按动按弦按键,依次执行当前保存和弦组合内的每个和弦。和弦执行模块执行每个和弦的具体步骤为:按动按弦按键,和弦执行模块启动乐器电动按弦装置上当前和弦对应的电机,电机正转设定的时间后停止转动,放开按弦按键后和弦执行模块启动乐器电动按弦装置上的电机,电机反转设定的时间后停止转动。
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执行和弦的过程中,当需要从第一个和弦重新执行时,可通过功能键重置和弦的位置。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充电电池连接,用于负责整个控制系统的供电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繁,未经崔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24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