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3439.3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7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阳广凤;冯丽娟;穆军;孙静亚;刘俊稚;杨桥;张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水源 水生 处理 装置 | ||
1.一种高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处理装置本体,所述处理装置本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前端悬浮物去除腔、中间混合处理腔及后端生物过滤腔,前端悬浮物去除腔内设有水平布置的隔泥筛和若干倾斜布置的过滤网,隔泥筛位于过滤网的下方,隔泥筛将前端悬浮物去除腔分隔为上过滤腔和底泥沉淀室,处理装置本体上设有与上过滤腔连通的进水管及与底泥沉淀室连通的前排泥管,过滤网设在上过滤腔内,过滤网包括过滤网本体及设在过滤网本体上的漏泥环,在一个过滤网中:漏泥环位于过滤网本体的下方;
所述处理装置本体上设有若干转轴及若干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转轴伸入中间混合处理腔内,转轴上设有若干组合填料,中间混合处理腔内设有中曝气管,处理装置本体的下方设有与中间混合处理腔连通的中排泥管;
所述后端生物过滤腔内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后曝气管、承载板、过滤层和溢流堰,处理装置本体的上方设有与后端生物过滤腔连通的出水管,处理装置本体的下方设有与后端生物过滤腔连通的后排泥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处理装置本体呈长方体,前端悬浮物去除腔的体积、中间混合处理腔的体积与后端生物过滤腔的体积之比为0.5~1.0 : 0.5~1.0 : 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网与隔泥筛的夹角为45 ~80°,各过滤网等间距布置,相邻两个过滤网的间距为10~50cm,过滤网本体包括若干个阵列分布的网孔,网孔呈正方形,网孔的边长为0.2~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层上设有若干高压液管,高压液管上设有若干个布水孔,布水孔的出水方向朝向过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转轴竖直布置,相邻两个转轴的间距大于组合填料的直径,组合填料的直径为5~40cm,在一个转轴中:各组合填料沿转轴轴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组合填料的间距为0~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层设在承载板上,过滤层包括沸石滤料层、活性炭颗粒层及活性炭粉末层,沸石滤料层、活性炭颗粒层及活性炭粉末层由下至上依次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有过滤网所占的体积与前端悬浮物去除腔的体积之比为0.5~0.8 : 1,所有组合填料所占的体积与中间混合处理腔的体积之比为0.5~0.8 : 1,过滤层所占体积与后端生物过滤腔的体积之比为0.5~0.8 : 1。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处理装置本体内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上设有通槽,通槽位于隔泥筛的上方,前端悬浮物去除腔、通槽和中间混合处理腔依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处理装置本体内设有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上折流板与处理装置本体的上端具有上折流间隙,下折流板与处理装置本体的下端具有下折流间隙,上折流板与下折流板间隔布置,上折流板与下折流板之间形成清水区,中间混合处理腔、上折流间隙、清水区、下折流间隙和后端生物过滤腔依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污染水源水生物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组合填料位于中曝气管和上折流间隙之间,后曝气管位于承载板与下折流间隙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34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处理地下水中苯系物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清洁高效矿化偶氮染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