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桶装饮用水生产的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及杀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3832.2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64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潘萍;孔英戈;汪华;常怡虹;王艳;李俊歧;周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A01N59/20;A01N59/16;A01P1/00;C02F1/5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龙腾;黄丽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桶装 饮用水 生产 铜绿 假单胞菌 消毒剂 杀菌 方法 | ||
适用于桶装饮用水生产的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及杀菌方法,涉及消毒除菌技术领域,所述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包括主杀菌组分、杀菌促进剂及溶剂;所述主杀菌组分选自过氧化氢、二氧化氯中的一种;当选择过氧化氢作为主杀菌组分时,所述过氧化氢在该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中的浓度为0.4g/L‑0.72g/L;当选择二氧化氯作为主杀菌组分时,所述二氧化氯在该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中的浓度为0.192mg/L‑0.48mg/L;所述杀菌促进剂为FeCl3、CuSO4、ZnSO4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杀菌促进剂在该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中的浓度为1.9mmol/L‑2.1mmol/L;所述溶剂为水;该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为现配现用的消毒剂。该消毒剂安全性高,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致死率高,杀菌速度相比传统单一组份的杀菌剂有大幅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毒除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桶装饮用水生产的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及杀菌方法。
背景技术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能引发多种炎症及肠道性疾病,甚至引起死亡。该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本菌存在,且对营养要求较低,其存在的重要条件就是潮湿的环境。
桶装饮用水生产环境潮湿,是铜绿假单胞菌滋生的理想场所,铜绿假单胞菌易通过水流、人员、包材等途径造成交叉污染,最终导致产品不合格。近年来,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严重,不容忽视,当前的抽检结果统计数据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桶装饮用水质量安全的重大污染源。
当前在桶装饮用水生产过程中常用的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主要有臭氧、二氧化氯、双氧水及过氧乙酸,某些厂家也会采用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就上述杀菌方式的实际操作效果来看,结果并不太理想,这与厂商生产过程中杀菌操作不够严谨、规范有较大关系,当然也与上述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不太理想(譬如杀灭速度慢、细菌致死率偏低)有一定关联。
过氧化氢的消毒作用原理是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解离具有高活性的羟基,从而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张清、应超燕等人在“双氧水分解速率和稳定性研究”一文中指出“铜离子对双氧水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能大大加快它的分解,而Mn2+、Zn2+对双氧水无明显的催化作用,因此双氧水要绝对避免引入Cu2+,以维持双氧水的稳定性”,从该文献图4和图5也可以看出,锰离子及锌离子对双氧水的分解没有催化作用。何文杰、张甜甜等人在“二氧化氯消毒效果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一文的结论部分(结论第5点)指出“投加Fe3+会导致二氧化氯消毒效果显著下降……消毒前,去除水中的Fe3+将有助于二氧化氯消毒效能的发挥”。目前看来,绝大部分的研究结论都倾向于重金属离子不但对双氧水及二氧化氯的杀菌效果没有提升,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杀菌作用。由于产品及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市面上出售的一些复合消毒剂(例如一些含乙醇、醋酸氯己定的消毒剂以及含复合中草药植物成分的消毒剂)并不适用于在桶装水生产过程中使用,故桶装饮用水生产工厂中还在普遍使用前述单一组分、铜绿假单胞菌杀灭效果不太理想的消毒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桶装饮用水生产且具有较好杀菌效果的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进一步地,基于该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针对桶装饮用水生产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桶装饮用水生产的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包括主杀菌组分、杀菌促进剂及溶剂;
所述主杀菌组分选自过氧化氢、二氧化氯中的一种;当选择过氧化氢作为主杀菌组分时,所述过氧化氢在该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中的浓度为0.4g/L-0.72g/L;当选择二氧化氯作为主杀菌组分时,所述二氧化氯在该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中的浓度为0.192mg/L-0.48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未经衡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38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型农药乳油
- 下一篇:环保高效一次性餐具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