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电一体散热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4637.1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0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松;葛向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骆达利(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09 | 代理人: | 王来佳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电 一体 散热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采暖技术领域,涉及散热器系统,尤其是一种水电一体散热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采暖散热器产品,大致分为电暖气和水暖气。电暖气一般采用电阻发热的方式,通过辐射方式散热,散热面积较小,能耗较高;且工作时表面温度较高,升温快但降温也快,容易产生烫伤或者局部过热的问题,适合临时局部供暖。目前最高端的电暖气,如采用碳纤维发热方式,也属于辐射散热,其缺点相同。相对电暖气,水暖气采用热水或者热气管道流动的方式,属于空气传导散热,升温较慢但降温也较慢,能耗相对较低,适用集中管道供热,适于居民家庭整个供暖期的长期采暖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居民家庭的燃煤取暖在一些地区已经不再允许,导致采暖期前后的城市居民家庭的采暖出现空白。尤其对于没有集中管网供暖的乡村地区,采用电暖气取暖耗能高,取暖效果不佳,取暖更是难题。于是,提供一种具有长期取暖且供热高效的散热器产品,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及乡村人员的居住水平,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通过检索,仅发现一篇涉及纱线瓷眼的公开专利文献:
一种可控硅水电一体散热器(CN202332824U),其包含散热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本体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通过螺帽与第二接头密封连接。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上述公开专利文献,其产品较为粗陋,无法实现本发明申请的创新目的,不会影响本发明申请的创造性乃至新颖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水电一体散热器系统,该系统结合了现有碳纤维电暖气及水暖散热器的功能和优点,具有设计巧妙科学、供热速度快、供热面积大、供热效率高且环保、节能的特点。
本发明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电一体散热器系统,包括加热水管、热水出水管、热水回水管及热源管,加热水管为阵列式排管,其出水端连通热水出水管,回水端连通热水回水管,其特征在于:在构成阵列式排管的每一根加热水管前侧均直接或者错位对应固装有热源管,热源管内均布间隔在纵向上铺设有发热线,热源管内的发热线通过辐射热及传导热同时向热水管传递热源。
而且,所述发热线包括碳纤维线、电热线或者碳晶片。
而且,所述热水出水管及热水回水管之间串联有至少一组散热片,在热水出水管及热水回水管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出水管道截门及进水管道截门,在热水出水管或者热水回水管的管路上设置有循环泵,在热源管上设置有智能温控仪。
而且,所述加热水管直接对应固装热源管的结构是:在加热水管的前侧所固装的热源管正对设置,加热水管为铝套铜的复合管,内管为铜管,外套管为铝合金开口管,在铜管的前侧制有对称的两道支撑侧板,在该两道支撑侧板的前端部外缘均制有槽道,在两道支撑侧板之间的铜管上制有传导板;所述热源管为一面开口的四方槽板,在四方槽板里侧均布间隔通过卡槽固装有碳纤维发热线;热源管的开口部位对称制有槽道,该槽道与加热水管的两道支撑侧板配合嵌接。
而且,所述加热水管直接对应固装热源管的结构是:在加热水管的前侧所固装的热源管正对设置,加热水管为铝套铜的复合管,内管为铜管,外套管为铝合金管,在外套管的前侧制有对称的两道支撑侧板,在该两道支撑侧板的前端部外缘均制有槽道,在两道支撑侧板之间的外套管上制有传导板;热源管的开口部位对称制有槽道,该槽道与加热水管的两道支撑侧板配合嵌接。
而且,所述传导板为对称的两个,且该两个传导板的外侧均制有支板,该支板为垂直设置的直板,和/或者为与传导板呈一定角度的斜板。
而且,所述加热水管错位对应固装热源管的结构是:在加热水管的前侧所固装的热源管为错位设置,即在加热水管的前部两侧均对称设置一热源管,加热水管设置在两个热源管的中间位置;加热水管为铝套铜的复合管,内管为铜管,外套管为铝合金管,在外套管的前侧分别分叉制有对称的左右两对支撑侧板,两对支撑侧板的前端部外缘均制有槽道,在两对支撑侧板之间的外套管上均制有一传导板;热源管的开口部位对称制有槽道,该槽道与加热水管的两道支撑侧板配合嵌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骆达利(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骆达利(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46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大气雾霾治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具有静态混合功能的电磁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