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系统、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4942.0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0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方忠诚;晏刚;周乐;鱼剑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5/04 | 分类号: | F25B5/04;F25B41/04;F25B41/06;F25B49/02;F25D2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系统 具有 冰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闪发器、蒸发器、单向阀及回气换热器依次连接成的闭合回路;制冷剂,在所述闭合回路中循环制冷;电动流量调节阀,具有进口和出口两个端口,进口与闪发器连接,出口与单向阀及回气换热器连接;控制板,与电动流量调节阀相连接,用于控制电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大小;此外,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所述制冷系统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闪发器对制冷剂的气液分离作用,将制冷剂液体供给蒸发器,将制冷剂气体导向压缩机的吸气口,从而实现了制冷系统高效率运行,最终满足冰箱节能运行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冰箱制冷需要消耗能量。采用各种技术措施改善冰箱的耗电量,使得冰箱越来越节能,是冰箱制造企业的不懈追求。
传统冰箱的制冷系统参考图1所示,其包括:压缩机10、冷凝器20、节流部件30、蒸发器40、回气换热器50。冰箱制冷时,制冷剂在制冷系统内的走向为:压缩机10→冷凝器20→回气换热器50(第一换热管)→节流部件30→蒸发器40→回气换热器50(第二换热管)→压缩机10。
更为具体的,在冰箱制冷过程中,来自蒸发器40出口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经压缩机10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20,经冷凝器20冷凝后,变成中温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节流部件30(通常为毛细管)节流降压后,进入蒸发器40,并通过蒸发器40进行蒸发吸热,蒸发后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经回气换热器50进一步换热后,再流回压缩机10,以上过程周而复始,实现冰箱持续制冷效果。
对于传统冰箱的制冷系统,节能措施主要针对上述部件进行,如提高压缩机COP、改善冷凝器和蒸发器效率、优化节流部件设计等等,在产品与技术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常规的节能技术,逐渐面临技术瓶颈。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节流部件出口流入蒸发器进口的制冷剂,通常包含液体和气体两种状态,由于气体制冷剂无法实现相变制冷,因而气体制冷剂的存在对于制冷系统效率的提升存在不利影响。因此,若能在流入蒸发器的进口端实现制冷剂液体和气体的分离,则可以较好改善制冷系统效率,达到冰箱节能运行的效果。但传统冰箱的制冷系统,限于现有制冷系统结构的固有特性,无法实现节流后制冷剂液体和气体的分离。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冰箱制冷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及其控制方法,通过闪发器对制冷剂的气液分离作用,将制冷剂液体供给蒸发器,将制冷剂气体导向压缩机的吸气口,从而实现了制冷系统高效率运行,最终满足冰箱节能运行的要求。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
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闪发器、蒸发器、单向阀及回气换热器依次连接成的闭合回路;所述蒸发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闪发器,具有第一至第三端口,所述闪发器第一端口与所述节流部件相连,第二端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第三端口与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相连;所述单向阀,具有进口和出口两个端口,所述单向阀进口与所述蒸发器相连,出口与所述电动流量调节阀相连;
制冷剂,在所述闭合回路中循环制冷;
电动流量调节阀,具有进口和出口两个端口,进口与闪发器连接,出口与单向阀及回气换热器连接;
控制板,与电动流量调节阀相连接,用于控制电动流量调节阀的开度大小。
所述蒸发器为两个,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串联连接,第一蒸发器置于第一间室内,第二蒸发器置于第二间室内。
还包括:第一间室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用于检测冰箱第一间室内部空间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4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