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掺杂钒酸铋光阳极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5174.0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4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施伟东;夏腾;徐东波;陈必义;谢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8/12 | 分类号: | C23C18/12;C25B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钒酸铋光 阳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光电催化技术领域,涉及光阳极的制备,尤其涉及一种磷掺杂钒酸铋光阳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硝酸铋和偏钒酸铵为原料,用柠檬酸作螯合剂,以磷酸作为磷源,在硝酸溶液中溶解得到前驱体溶液,经陈化形成溶胶;然后利用浸渍提拉法在FTO上涂覆前驱体溶胶,煅烧后制备成磷掺杂钒酸铋光阳极。通过调节前驱体中磷酸的加入量,最终得到具有较高光电流响应的磷掺杂钒酸铋光阳极。所制得的磷掺杂钒酸铋光阳极具有与FTO基底结合牢固,较高的光电流响应等特点。本发明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仪、760型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对产物进行结构与性质分析,结果发现5 P‑BiVO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催化技术领域,涉及光阳极的制备,尤其涉及一种磷掺杂钒酸铋光阳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钒酸铋(BiVO
钒酸铋由于自身结构特点导致其光电化学效率较低,考虑到调节掺杂原子的种类和浓度可以调控半导体的带隙、带边位置或在半导体内部形成缺陷位,从而改变光电化学性质。因此,选择合适的掺杂剂及其浓度对于增强光电极的整体性能非常重要。为了得到制备方法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钒酸铋光阳极而提出了本发明。利用浸渍提拉方法在FTO上形成前驱体溶胶薄膜,经煅烧处理后得到了具有较高光电流响应的磷掺杂钒酸铋光阳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备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与基底结合牢固且具有较高光电流响应的磷掺杂钒酸铋光阳极。
技术方案:一种磷掺杂钒酸铋光阳极的制备方法,以硝酸铋和偏钒酸铵为原料,用柠檬酸作螯合剂,以磷酸作为磷源,在硝酸溶液中溶解得到前驱体溶液,经陈化形成溶胶;然后利用浸渍提拉法在FTO上涂覆前驱体溶胶,煅烧后制备成磷掺杂钒酸铋光阳极。
本发明所述磷掺杂钒酸铋光阳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五水硝酸铋(BiVO
B、按照每15 mL澄清溶液中分别加入0 μL、1.5 μL、5μL、10 μL 85%磷酸搅拌均匀,陈化6~36 h得到不同浓度磷掺杂钒酸铋前驱体溶胶,优选陈化24 h;
C、利用恒温型浸渍提拉镀膜机将钒酸铋前驱体溶液涂覆在经预处理的FTO表面,提拉温度20~60℃,浸渍时间30~120 s,提拉速度500~2000 μm/s,停留时间100~600 s,提拉次数1~5次;优选提拉温度40℃, 提拉速度1500 μm/s,浸渍时间60 s,停留时间300 s,提拉次数3次;
D、将上述涂覆前驱体溶胶的FTO产品置于瓷舟中在马弗炉中煅烧,升温速率2℃/min,保持温度300~500℃,煅烧时间2~5 h,然后自然降温后即得;其中优选温度450℃,煅烧时间4 h。
本发明较优公开例中,所述经预处理的FTO是将FTO片在丙酮、乙醇、蒸馏水中分别超声处理若干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51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