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纳米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5234.9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1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陆伯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伯川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33/04;C08K13/06;C08K9/04;C08K7/14;C08K3/26;C08K3/36;C08K3/22;C08K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1 浙江省慈***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塑料 制备 纳米三氧化二铝 拉伸弹性模量 纳米二氧化硅 纳米二氧化钛 断裂伸长率 摩擦磨损性 纳米碳酸钙 纳米氧化锌 维卡软化点 玻璃纤维 摩擦系数 邵氏硬度 简支梁 铝酸酯 莫来石 氧指数 钛酸酯 拉伸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VC纳米塑料及其制备方法,原料为PVC、DOA、纳米碳酸钙、铝酸酯、纳米二氧化硅、钛酸酯、纳米二氧化钛、ACR、纳米莫来石、纳米氧化锌、纳米三氧化二铝和玻璃纤维,产品强度高,拉伸强度55‑95MPa,邵氏硬度100‑120D;无缺口简支梁冲击强度25‑45kJ/m2,维卡软化点135‑155℃;氧指数23‑27%,弯曲强度25‑45MPa,拉伸弹性模量2000‑4000MPa;摩擦系数0.05‑0.15,断裂伸长率45‑85%,摩擦磨损性最佳,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以广泛生产并不断代替现有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VC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VC纳米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塑料”是一种高科技的新材料,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由于国内对这种新材料还缺乏认识,没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和严密的生产管理,正处于一种“一哄而上”的形势,鱼目混珠,真假难辩,使“纳米塑料”一开始便面临“夭折”的危险,所以笔者迫切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通过相应的标准和法规来保护这一新材料,促进它的健康成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本申请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PVC纳米塑料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纳米塑料拉伸强度低、硬度低和冲击强度低等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PVC纳米塑料,所述PVC纳米塑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PVC100份;DOA80-120份;纳米碳酸钙1-20份;铝酸酯1-10份;纳米二氧化硅2-8份;钛酸酯1-5份;纳米二氧化钛3-7份;ACR6-10份;纳米莫来石1.5-5.5份;纳米氧化锌为1.5-3.5份;玻璃纤维6-10份;纳米三氧化二铝0.5-4.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VC纳米塑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PVC100份;DOA90-110份;纳米碳酸钙5-15份;铝酸酯2-8份;纳米二氧化硅3-7份;钛酸酯2-4份;纳米二氧化钛4-6份;ACR7-9份;纳米莫来石2.5-4.5份;纳米氧化锌为2-3份;玻璃纤维7-9份;纳米三氧化二铝1.5-3.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VC纳米塑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PVC100份;DOA90份;纳米碳酸钙5份;铝酸酯2份;纳米二氧化硅3份;钛酸酯2份;纳米二氧化钛4份;ACR7份;纳米莫来石2.5份;纳米氧化锌为2份;玻璃纤维7份;纳米三氧化二铝1.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VC纳米塑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PVC100份;DOA110份;纳米碳酸钙15份;铝酸酯8份;纳米二氧化硅7份;钛酸酯4份;纳米二氧化钛6份;ACR9份;纳米莫来石4.5份;纳米氧化锌为3份;玻璃纤维9份;纳米三氧化二铝3.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VC纳米塑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配比如下:PVC100份;DOA100份;纳米碳酸钙10份;铝酸酯5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钛酸酯3份;纳米二氧化钛5份;ACR8份;纳米莫来石3.5份;纳米氧化锌为2.5份;玻璃纤维8份;纳米三氧化二铝2.5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VC纳米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按照重量份数配比称取PVC、DOA、纳米碳酸钙、铝酸酯、纳米二氧化硅、钛酸酯、纳米二氧化钛、ACR、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三氧化二铝和玻璃纤维;
第二步:将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纳米莫来石、纳米三氧化二铝和玻璃纤维在70-90℃下烘干10-30min后用铝酸酯和钛酸酯处理,采用超身波分散方式操作,分散均匀后与剩余原料一起投入装有搅拌器和温度计的反应釜中,加热至50-70℃,混合10-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伯川,未经陆伯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5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