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95492.7 | 申请日: | 2017-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0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王纪强;侯墨语;李振;刘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南 |
地址: |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泄漏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管道泄漏监测领域。所述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由管道泄漏引起的负压波信号;对所述负压波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得所述管道沿线压力的动态变化序列;基于所述管道沿线压力的动态变化序列,确定泄漏点所在区间;基于所述泄漏点所在区间两端压力的动态变化序列,获取所述泄漏点的位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通过管道内设置的多个传感器将管道检测进行分段,以确定泄漏点所在区间,再基于所述泄漏点所在区间对泄漏点进行定位,其定位精度高、现场可操作性强,可以广泛应用于长输油气管道及城市供水供热管道的泄漏监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泄漏监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作为第五大交通运输方式,是石油、天然气、矿浆、二氧化碳、生物燃料等流变特性介质的最有效运输方式。但随着管龄的增长,老化腐蚀、地质灾害及人为破坏等原因引起的管道泄漏事故频发。因此实时监测管道泄漏并对泄漏点进行精确定位,对保证公共财产和人身安全、保护环境、减少国家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管道泄漏检测技术主要分为泄漏介质检测法、管壁参数检测法、声学检测法和光纤分布式传感监测法四大类。而负压波监测法由于实现简单、易维护,成为近些年管道泄漏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泄漏负压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信号衰减及环境噪声等因素的影响,负压波信号拐点不清晰,到达管道两端传感器时间差获取精度降低,严重影响了负压波系统的定位精度及在管道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及装置,其能够有效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泄漏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由管道泄漏引起的负压波信号;对所述负压波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得所述管道沿线压力的动态变化序列;基于所述管道沿线压力的动态变化序列,确定泄漏点所在区间;基于所述泄漏点所在区间两端压力的动态变化序列,获取所述泄漏点的位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其包括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由管道泄漏引起的负压波信号;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负压波信号进行预处理,获得所述管道沿线压力的动态变化序列;区间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管道沿线压力的动态变化序列,确定泄漏点所在区间;位置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泄漏点所在区间两端压力的动态变化序列,获取所述泄漏点的位置。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管道泄漏检测装置,其包括多个传感器,所述多个传感器沿待测管道的轴线间隔设置在所述待测管道上,所述多个传感器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由所述待测管道泄漏产生的负压波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及装置,首先获取由管道泄漏引起的负压波信号;然后对所述负压波信号进行预处理,以降低噪声对有效负压波信号的干扰,获得所述管道沿线压力的动态变化序列;再基于所述管道沿线压力的动态变化序列,确定泄漏点所在区间,以缩小计算范围,使计算结果更精确;最后基于所述泄漏点所在区间两端压力的动态变化序列,获取所述泄漏点的位置,即实现对所述泄漏点的精确定位。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通过管道内设置的多个传感器将管道检测进行分段,以确定泄漏点所在区间,再基于所述泄漏点所在区间对泄漏点进行定位,可实现对负压波信号拐点及时间差的精确获取,其定位精度高、现场可操作性强,可以广泛应用于长输油气管道及城市供水供热管道的泄漏监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种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54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