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分裂变压器出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6235.5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7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乾;薛永健;韩红军;姬立新;周朋;庞宪国;武文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变电工山东沈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40;H01F27/14;H01F27/29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地址: | 271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线圈 三相三柱铁芯 上部低压线圈 下部低压线圈 双分裂变压器 出线结构 低压出线 低压套管 同心设置 器身 新能源发电 变压器油 并联连接 分接开关 分接引线 三相线圈 木夹件 相线圈 油箱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分裂变压器出线结构。包括三相三柱铁芯以及分别绕在三相三柱铁芯上的A、B、C三相线圈,各相线圈包括上部低压线圈、下部低压线圈、上部高压线圈及下部高压线圈,上部低压线圈和上部高压线圈同心设置于三相三柱铁芯的上半部分,下部低压线圈和下部高压线圈同心设置于三相三柱铁芯的下半部分,上部低压线圈通过位于器身一侧的第一路低压出线与第一路低压套管连接,下部低压线圈通过位于器身另一侧的第二路低压出线与第二路低压套管连接,上部高压线圈和下部高压线圈并联连接、并且分接引线与分接开关连接。本发明减少低压木夹件支撑数量,缩小油箱宽度,减少变压器油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分裂变压器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原有的光伏发电双分裂变压器高压出线在器身长度布置,在引线引出后连接至高压熔断器、负荷开关,再引至高压套管。两路低压出线均在器身另一侧布置,其中一路在上部线圈的长度方向引出后引至油箱侧面低压套管;另一路低压引线在低压线圈下部引出,引至器身中部,再垂直引接至器身上部,然后连接套管。根据原有方案,两路低压引线均在同一侧布置,导致器身宽度增加,两路出线支撑困难,并且为满足两路低压套管安装、操作要求需设置升高座。原方案低压引线方式导致油箱宽度增加,用油量增加,铜排浪费、低压出线方式复杂,存在生产效率低、安装困难、产品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分裂变压器出线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分裂变压器出线结构,包括固定在上夹件和下夹件之间的三相三柱铁芯以及分别绕在三相三柱铁芯上的A、B、C三相线圈,各相线圈包括上部低压线圈、下部低压线圈、上部高压线圈及下部高压线圈,所述上部低压线圈和所述上部高压线圈同心设置于所述三相三柱铁芯的上半部分,所述下部低压线圈和所述下部高压线圈同心设置于所述三相三柱铁芯的下半部分,所述上部低压线圈通过位于所述三相三柱铁芯一侧的第一路低压出线与第一路低压套管连接,所述下部低压线圈通过位于所述三相三柱铁芯另一侧的第二路低压出线与第二路低压套管连接,所述上部高压线圈和所述下部高压线圈并联连接、并且分接引线在所述三相三柱铁芯的中部引出与分接开关连接。
各相线圈的高压相线在所述上夹件的上部引出、并且依次与熔断器、负荷开关及高压套管连接。
所述第一路低压套管和所述第二路低压套管设置于变压器油箱宽度方向一侧,所述高压套管设置于变压器油箱宽度方向另一侧。
所述熔断器、负荷开关及分接开关设置于变压器油箱长度方向一侧,并且均位于所述上夹件的上方,所述分接开关位于所述熔断器和所述负荷开关之间。
所述变压器油箱长度方向另一侧设有散热器。
所述第二路低压出线由所述下部低压线圈的下端引出至所述上夹件的上方,所述第二路低压出线通过竖直木夹件固定,所述竖直木夹件的上、下端分别与所述上夹件和所述下夹件连接。
所述第一路低压出线由所述上部低压线圈的上端引出至所述上夹件的上方,位于所述上夹件上方的所述第一路低压出线和所述第二路低压出线通过水平木夹件固定,所述水平木夹件与所述上夹件连接。
所述第一路低压出线和所述第二路低压出线通过软连接分别与所述第一路低压套管和所述第二路低压套管连接。
所述上部高压线圈和所述下部高压线圈在低压线圈的出线位置增设圆弧形垫块。
所述上部低压线圈、下部低压线圈、上部高压线圈及下部高压线圈均为椭圆形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两路低压出线在器身两侧,且下部低压引线引出不与分接引线在同一侧,减少低压木夹件支撑数量,缩小油箱宽度,减少变压器油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变电工山东沈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特变电工山东沈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62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圈元件
- 下一篇:一种共模电感抗感量衰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