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价铬还原固定化菌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96805.0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8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高宇;程潜;胡婷婷;朱振宇;嵇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10;C12N11/14;B09C1/10;C02F3/34;C02F101/22;C12R1/0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吝秀梅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六价铬 还原 固定 化菌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固定化微生物去除六价铬菌剂及制备方法,属于铬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领域。该菌剂是以海藻酸钙为载体包埋自主分离的野生芽孢杆菌所制成。制备方法是将包埋剂与微生物菌悬液以1:1比例混匀,得到的粘稠状混合液滴入CaCl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六价铬污染场地(废水、废渣、污染土壤等)微生物修复还原固定 化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六价铬还原固定化菌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铬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过渡重金属,在电镀,皮革鞣制,木材保护,纺织染色 和金属加工业等都有大量应用。在大气,土壤和水中最常见的铬化合物是以Cr(VI) 或Cr(III)两种形态存在。Cr(III)是生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不能透过细胞膜, 相对不溶于水;而Cr(VI)相比于Cr(III),其具有高迁移性,高水溶性,易对所有 生物体产生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根据EPA与EU等规定,水体中的最 大总铬浓度限制为0.10mg/L,Cr(VI)浓度限值为0.05mg/L。然而目前Cr(VI)的 浓度在普通废水、残渣中超过了1000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工业含铬废水废 物无法有效解决,可能导致天然水源的污染,并最终威胁人类健康。
常规的修复Cr(VI)污染方式是利用物理/化学修复,例如用化学还原,吸附, 反渗透,电化学等进行处理,然而这些方法价格较昂贵,不能完全将重金属去除, 试剂消耗高,并会产生有毒污泥易造成二次污染。除此之外,这些方法中的大多 数在高浓度或中等浓度的重金属条件下可有效去除有毒金属,但其不适宜处理低 浓度的铬等重金属污染(1~100mg/L)。为了克服这些常规方法的缺陷,大量关注 点集中于利用微生物来吸附、还原Cr(VI)。研究发现利用微生物和微生物产物能 够有效地去除可溶性和微粒形式的Cr(VI)金属,特别是在稀释溶液中,相比于化 学吸附还原和电化学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更加环保高效。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将游离的微生物固定在限定 的空间区域使其保持活性,并可反复利用的一项技术。微生物细胞被固定在载体 上,可大大提高微生物对有毒物质的承受能力,可用于高浓度六价铬Cr(VI)污染 物的处理。在固定化技术中,利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载体,具有固化、成形方便、 对微生物毒性小等优点。因此,利用固定化技术可推动其在Cr(VI)污染场地处理 方面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固定化菌剂处理六价铬[Cr(VI)]污染场地 (废水、废渣、污染土壤等),该六价铬[Cr(VI)]还原固定化菌剂具有良好的生物 活性及化学稳定性、利于微生物固定、繁殖,对重金属污染物去除率高,且重复 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六价铬[Cr(VI)]还原固定化菌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用于六价铬[Cr(VI)]污染场地处理所用的固定化微生物菌剂,包括如下重 量百分比的组分:
海藻酸钠 2~6%
氯化钙 2~5%
余量为菌悬液,浓度为9×10
如上所述的一种六价铬还原固定化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不同百分比的海藻酸钠溶液在加热炉上加热溶解,搅拌均匀使其充分溶解,获得混合液经121℃,15~20min高压灭菌,冷却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968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