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端接复数阻抗的新型Wilkinson功率分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0445.7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1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吕红亮;张艳松;李少军;张玉明;张义门;武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5/16 | 分类号: | H01P5/16 |
代理公司: | 61230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长春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接 复数 阻抗 新型 wilkinson 功率 分配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端接复数阻抗的新型Wilkinson功率分配器,包括:第一微带线TL1、第二微带线TL2、第三微带线TL3、第四微带线TL4、输入端P1、第一输出端P2、第二输出端P3以及隔离电路100,其中,第一微带线TL1串接于输入端P1和第一输出端P2之间;第二微带线TL2串接于输入端P1和第二输出端P3之间;第三微带线TL3、隔离电路100、第四微带线TL4依次串接于第一输出端P2和第二输出端P3之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功率分配器输入、输出端直接连接复数阻抗而不会产生阻抗失配,同时还可以满足功率分配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端接复数阻抗的新型Wilkinson功率分配器。
背景技术
Wilkinson功率分配器是一种将一路射频信号等分为幅度相同、相位一致的N路射频信号的无源电路。由于其结构简单,设计复杂度低,工艺实现难度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功率放大器、混频器、倍频器等一系列射频与微波电路之中。在电路前级,利用Wilkinson功率分配器将一路信号等分为多路信号,这些信号经过中间级放大器放大后,在电路输出级再利用Wilkinson功率分配器进行合成,可以有效提高电路的输出功率。
传统的Wilkinson功率分配器由两根1/4波长阻抗变换微带线和隔离电阻组成。由于Wilkinson功率分配器中的隔离电阻在高频时的尺寸较小,因此连接隔离电阻的两根1/4波长微带线之间的间隔不能过大,即功率分配器输出端的间距不能过大。然而,当功率分配器用于功率放大器电路中时,由于输出端一般都需要连接晶体管,因此必须保证功率分配器的输出端有一定的间距,而传统的Wilkinson功率分配器输出端口的间距必须较小以适应隔离电阻的尺寸,这就使得传统的Wilkinson适用性大大降低。其次,传统的Wilkinson功率分配器的输入、输出端口特征阻抗均为相同的实数阻抗,对应的1/4波长阻抗变换微带线的电长度为90°,因此其仅仅可以用于功率分配或合成,而不能对输入、输出端口的复数阻抗进行阻抗变换。所以当功率分配器直接连接功放晶体管时,可能会由于阻抗失配而造成放大器的性能下降。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技术的功率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申请号201310157862.0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双频Wilkinson功率分配器。该Wilkinson功率分配器的两个输出端口远离隔离电阻,位于功率分配器的中间位置,而不是像传统结构一样输出端口直接连接隔离电阻。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结构的Wilkinson功率分配器输出端口间隔过小导致在连接晶体管时出现的间距问题。
在文献[Li J,Liu Y,Li S,et al.A novel multi-way power divider designwith arbitrary complex terminated impedances[J].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Research B,2013,53(53):315-331.]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Wilkinson功率分配器。通过设计特殊的阻抗变换微带线以及隔离电阻,使得功率分配器的输入、输出端可以直接连接复数阻抗,且不会造成端口的阻抗失配。但是,该功率分配器没有能解决传统功率分配器的输出端微带线间距过小的问题,因此该功率分配器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该功率分配器的输入、输出端口仍然只能连接实数阻抗,不具备进行复数阻抗变换的功能。因此,如何处理传统Wilkinson功率分配器输出端口间距过小的问题,同时可以使其具有复数阻抗变换的功能,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端接复数阻抗的新型Wilkinson功率分配器。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端接复数阻抗的新型Wilkinson功率分配器,包括第一微带线TL1、第二微带线TL2、第三微带线TL3、第四微带线TL4、输入端P1、第一输出端P2、第二输出端P3以及隔离电路100,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04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标识的打点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升G系列LED灯泡亮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