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基改性胺基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0972.8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5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友聚米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1/00 | 分类号: | C07D301/00;C07D303/40;C08G18/36;C08G18/48;C08G18/66;C08G10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改性 胺基 多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物基改性胺基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工业起源于德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欧、美、日迅速发展,目前已达到千万吨级的产业规模。随着低碳生活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中国的聚氨酯软泡在汽车高回弹海绵、沙发、座垫、床垫等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目前已成为并将保持为世界最大的聚氨酯软泡市场之一。
随着石油消耗量增加,人类面临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用可再生资源生产生物材料、化工原料和燃料越来越吸引人们的重视。用生物基产品替代石油原料生产聚氨酯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将羟基化、胺基化的植物油作为多元醇制备聚氨酯完全符合环保要求。
根据J.D.Power咨询公司对中国汽车质量的调查,车内异味问题连续两年是中国消费者抱怨最多的汽车质量问题,这表明中国车内空气质量的问题确实十分严峻。其中汽车内饰大部分都是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制品,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显得格外重要。
然而,在目前众多聚氨酯软泡技术工艺中,石油类的软泡聚醚产品为主要发泡原材料,制得软泡产品中存在气味重、VOC含量高、TDA残留量大等影响生活健康的有害物质。研究和使用环保的生物基材料,减少石油基软泡聚醚的用量,改善软泡配方体系,有效降低有毒有害物质在软泡制品中残留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基改性胺基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制得生物基改性胺基多元醇具有胺基活性高、官能度高、羟值低的特点,所得软质泡沫制品具有气味低、VOC 含量低、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少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反应原理为:
反应原理中R为-CH3,R`为-CH2-CH2OH。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申请人经研究发现,一种生物基改性胺基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制备步骤包括:
S1:将亲核试剂与环氧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温度50~200℃,压力0~1MPa条件下反应4~24小时,经逐步滴加反应或混合反应,抽真空脱水过滤制得生物基改性胺基多元醇;
S2:将生物基改性胺基多元醇和中和精制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吸附、精制、脱水、脱色,经抽真空脱水过滤制得精制的生物基改性胺基多元醇。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亲核试剂为甲基乙醇胺、一乙醇胺、二甲胺、一甲胺、氨水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乙醇钠、甲醇钾、乙醇钾、咪唑、甲基咪唑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环氧化合物为环氧大豆油、环氧亚麻油中的一种或几种,其环氧化合物的环氧值3%~8%。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中和精制剂为硅酸铝、硅酸镁、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步骤S1中亲核试剂与环氧化合物用量比例为1:(3~5)。
优选的,制得生物基改进胺基多元醇中使用的中和精制剂用量占总重量比例的0.5~ 2%。
优选的,步骤S1中催化剂用量占总重量比例的0.02~0.0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生物基改性胺基多元醇的制备方法,以环氧化合物、亲核试剂为主要原料进行综合改性,将生物基改性胺基多元醇和中和精制剂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吸附、精制、脱水、脱色,经抽真空脱水过滤制得精制的生物基改性胺基多元醇,制得的生物基改性胺基多元醇具有胺基活性高、官能度高、羟值低的特点,所得软质泡沫制品气味低、VOC含量低、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少的特性,可替代部分石油基软泡聚醚多元醇应用于聚氨酯软泡材料、防水涂料及胶黏剂等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高回弹海绵、床垫海绵、家居棉等软质聚氨酯泡沫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友聚米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友聚米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09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烯酰吗啉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分类、转向及缓存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