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摩擦阻燃聚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1006.8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2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李强;罗明华;辛敏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67/02;C08L59/02;C08L3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2 | 代理人: | 周春洪 |
地址: | 20110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擦 阻燃 聚酯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耐摩擦阻燃聚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阻燃聚酯合金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子产品中,日常中总出现塑料制品表面不耐磨,易刮花的现象,特别是未喷漆的制品表面。
已报道的专利,多数通过添加耐磨组分,以相容剂来连接耐磨材料和聚酯材料,进而形成共混物的合金。但是改善耐磨幅度并不大,存在相容性差导致的光学性能不良等现象。
POM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没有侧链,高结晶性线性聚合物。均聚的聚甲醛树脂缺口冲击较高于共聚的聚甲醛树脂,但是其难与聚酯材料相容。并且聚甲醛的加工温度远低于聚碳酸酯的加工温度。因此,通过聚甲醛及高效润滑剂改性阻燃聚酯合金材料存在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耐摩擦阻燃聚酯合金材料。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耐摩擦阻燃聚酯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摩擦阻燃聚酯合金材料,所述的耐摩擦阻燃聚酯合金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制成:聚碳酸酯60~7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20份,阻燃剂5~20份,增韧剂3-10份,均聚POM材料0.1~5份,抗氧剂0.1~1份,润滑剂0.1~2份。
所述的聚碳酸酯为脂肪族PC,分子量在7100~8000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7~120℃。
所述的聚碳酸酯选自PTMC、PDTC或PCHC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缩聚生成,分子量为20000-35000。
所述的阻燃剂为无卤磷系液态阻燃剂,粘度在96-31110Pa·s。
所述的增韧剂为ABS、丙烯酸酯类增韧剂中一种或者两种。
所述的增韧剂粒径为100-500μm。
所述的增韧剂为丙烯酸酯类增韧剂。
所述的均聚POM材料为没有侧链、高结晶性线性聚合物,结晶度为75%-80%。摩擦系数为0.3-0.45%。
所述的抗氧剂为酚类或亚磷酸酯中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抗氧剂为抗氧剂245、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330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抗氧剂为重量比为1:1的抗氧剂1076和抗氧剂168。
所述的润滑剂为PTFE、聚乙烯蜡、高分子量聚乙烯或硅酮粉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的润滑剂为市售聚乙烯蜡H1001,分子量在1500-3500,硬度在3-8,熔点在90-116℃。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摩擦阻燃聚酯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称取各组分: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阻燃剂、丙烯酸酯类增韧剂、均聚POM材料、抗氧剂、相容剂、润滑剂,将丙烯酸树脂增韧剂与均聚POM材料先进行混炼处理得到预混物,再与其他组分混合;
(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送入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即得。
步骤(2)为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送入双螺杆挤出机,在180℃下熔融挤出,螺杆挤出机转速为500rpm,压力为2MPa,挤出机螺杆直径为40mm,长径比为32,经过熔融挤出,造粒即得。
本发明优点在于:
1、将刚性聚甲醛树脂与丙烯酸酯类增韧剂在100-200度进行预混合,制备丙烯酸酯载POM的母粒,相当于对POM进行稀释处理。后将这种预混树脂加入聚酯合金材料中,通过双螺杆挤出的混合作用进行有效的分散。熔体中添加高效润滑剂,一方面改善材料的表面摩擦系数,提高塑料耐磨性;另一方面在加工过程中,增加熔体的流动性,降低熔体的粘度及熔体温度,防止丙烯酸酯载POM母粒在高熔体温度下降解。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该种耐摩擦阻燃聚酯合金,利用丙烯酸树脂的高效增韧及载体性质,对类似于刚性粒子的高结晶度POM进行预处理。以高效润滑剂,PTFE降低表面的摩擦系数和加工过程中的熔体温度。有效的使得POM分布在阻燃聚酯合金中,在聚酯合金保持阻燃和主要物性的基础上,对耐磨性能进行大幅度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10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