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稻米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1536.2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4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裕国登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B79/02;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安化县梅山专利事务所 43005 | 代理人: | 夏赞希 |
地址: | 41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入 稻米 稻田 底肥 翻耕 公鸭 灌满 鸭苗 草食动物 移植 生石灰 施底肥 原生态 育秧 小鸭 去除 田埂 粪便 种植 黄花 激素 生态 饲料 生产 | ||
一种生态稻米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翻耕,在翻耕的时候施入底肥,底肥为每亩600‑700斤不吃饲料和任何激素的草食动物的粪便,在施底肥时加入200斤每亩的生石灰;2)配种,选用农香18和黄花粘按4:6的比例进行混种;3)育秧和移植;4)在移植稻苗10‑15天之内放入公鸭鸭苗,鸭苗的密度为每亩8‑12只,并且在放入小鸭的时候在稻田内灌满水;5)放入公鸭的时间不超过60天,并且在此期间稻田内灌满水;6)采用物理方法,将稻田内和田埂上的草去除干净。本发明生产出来的稻米完完全全原生态,并且效益极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米的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生态稻米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稻米种植中,农户均需要对农田进行施肥和除病虫害,对农田施肥往往采用化肥或者使用养殖场内出来的肥料,然而化肥会对土壤产生影响,而养殖场内出来的肥料由于饲料的原因在肥料中会残留激素,这对稻米的质量均会产生影响,而病虫害的房子往往采用化学方法,即喷洒农药和除草剂,这对稻米的品质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没有任何激素残留、并且不使用任何农药和除草剂的生态稻米的种植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态稻米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翻耕,在翻耕的时候施入底肥,底肥为每亩600-700斤不吃饲料和任何激素的草食动物的粪便,在施底肥时加入200斤每亩的生石灰;
2)配种,选用农香18和黄花粘按4:6的比例进行混种;
3)在4月15日到4月23日之间进行播种,在5月4日-5月10日之间进行移植,移植时的温度在18-24摄氏度之间,在移植之前,即将插秧的田块内进行步骤1),这是一直到稻谷收割期间唯一一次施肥;
4)在移植稻苗10-15天之内放入公鸭鸭苗,鸭苗的密度为每亩8-12只,并且在放入小鸭的时候在稻田内灌满水;在这里一定要选用,公鸭,公鸭的运动量大,啄草,吃草,吃虫并且翻耕,保证稻禾根部的氧份,并且拉的鸭屎是天然的生态肥料。
5)放入公鸭的时间不超过60天,并且在此期间稻田内灌满水;在放入鸭苗后必须灌满水,这是对稻苗的一种保护,并且放入公鸭的时间不能够超过60天,随着鸭子的长大会啄伤禾苗。
6)采用物理方法,将稻田内和田埂上的草去除干净。在本发明中,采用机械的方法不仅将稻田内的草清理干净,田埂上的草也通过机械的方法清除干净,通过研究表明,害虫的藏身之所就在田埂的草内,将田埂上面的草通过机械方法去除干净后,就能够减少病虫害。
上述的生态稻米的种植方法,优选的,在稻谷收割后,稻草做堆肥,产生的有机肥加入到草食动物的粪便内发酵,从而循环利用。
上述的生态稻米的种植方法,优选的,播种以及整个育秧期间的温度在10-25摄氏度之间。
上述的生态稻米的种植方法,优选的,移植稻苗的最佳温度为21摄氏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生态稻米的种植方法只在翻耕的时候进行一次底肥的施入,并且生石灰的加入能够杀死土壤中的害虫,并能能够防止稻苗的一些疾病,减少稻苗的病虫害;在移植后放入公鸭这一点尤为重要,对防治稻田内的病虫害以及稻田内肥力的维持尤为重要;同时,将田埂上的草清除,这对病虫害的防治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样生产出来的稻米是完完全全的生态稻米,是没有使用农药、除草剂、化肥,没有任何激素残留的原生态稻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文将结合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裕国登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裕国登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15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