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液主动转向路感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1620.4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19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魏钦志;周小川;赵万忠;徐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双环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5/06;B62D5/065;B62D6/00;B62D101/00;B62D113/00;B62D119/00;B62D13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主动 转向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液主动转向路感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机械传动模块、电动助力模块、液压模块、传感器模块及控制模块。电动助力模块根据路面实际情况,通过弧形直线电机施加合适的助力力矩,给驾驶员反馈真实准确的路面信息,并提出一种路感控制方法,通过估计车辆状态信息,分别在在执行与不执行主动转向干预时,修正理想助力增益并进行路感控制,增强了系统抗干扰能力,保证行驶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技术,尤其是一种汽车转向系统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电液主动转向路感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是一个“人-车-路”构成的复杂闭环系统,驾驶员通过转向系统感受到路面反馈来的信息,即称为转向路感。汽车转向时,轮胎产生的回正力矩通过转向系统传递给驾驶员,同时传递给驾驶员的还包括路面不平度、路面附着状况、转向程度和轮胎载荷及气压等信息。现有汽车转向系统为了减轻驾驶员负担,采用了动力转向,即通过附加动力源进行转向助力。但是,助力力矩与转向路感是一对矛盾,在路面回正力矩保持一定时,助力力矩越大则驾驶员得到的转向路感越差。
转向系统除了传递力矩,还传递转角。新兴的电液主动转向系统可以对力与转角进行分别控制,实时调整转向传动比大小,获得良好的转向性能。电液主动转向系统采用液压模块调整附加前轮转角时,不可避免对系统力传递特性产生影响,使驾驶员得到的路感偏离实际道路状况,不利于驾驶员对车况与路况的掌握,影响行车安全。
目前,国内外对路感控制的研究集中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线控转向系统(SBW)较多,CN101081626B采用助力控制、回正控制和阻尼控制对EPS进行直接路感控制,CN102923185B通过单片机对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进行路感控制,CN105083373A通过参数估计法提供线控转向模拟路感;但是针对电液主动转向系统,还没有其路感控制的公开报导,由于电液主动转向系统的结构复杂性和耦合关系,以上现有路感控制方法不能够直接应用在电液主动转向系统上。因此,针对电液主动转向系统,提出一种路感控制策略,充分发挥其变传动比的优势,使驾驶员得到更好的路感,对于实际产品开发具有很大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液主动转向路感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电液主动转向路感控制系统,可以在执行主动转向时,根据路面实际情况施加合适的助力力矩,给驾驶员反馈真实准确的路面信息;所匹配的路感控制方法,能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提高系统鲁棒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电液主动转向路感控制系统,包括:机械传动模块、电动助力模块、液压模块、传感器模块及控制模块;
所述的机械传动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方向盘、转向管柱、循环球转向器、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梯形及车轮;
所述转向直拉杆包括液压缸、活塞、直拉杆;
所述液压缸的外壳通过转向摇臂与循环球转向器输出端固定连接,外壳上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活塞装配在上述液压缸内,活塞两端固定安装直拉杆,直拉杆后端连接转向梯形及车轮;
所述的电动助力模块包括助力电机、联结套机构;助力电机的转向助力部分安装在转向管柱上,联结套机构用于连接转向管柱和助力电机;
所述助力电机采用弧形直线电机,弧形直线电机初级与控制模块电气连接,次级并列设置在所述机械传动模块的转向管柱上,转向管柱分为上下两段,分别通过联结套机构与弧形直线电机次级的上下两端连接;
所述的液压模块包括储油罐、驱动电机、液压泵、比例换向阀;
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液压泵,储油罐中的低压油经液压泵作用后转换为高压油并流向比例换向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双环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双环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16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