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虚拟时反被动测向算法的FPGA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1686.3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2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付永庆;于智欣;谷广宇;郭胜男;田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虚拟 被动 测向 算法 fpga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通信信号测向方法,特别是一种虚拟时反被动测向算法的FPGA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了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何对盲、弱信号进行简单且准确的测向是目前通信信号测向领域研究的热点。现有的经典测向算法如MUSIC测向法、比相法和ESPRIT法等都在测向时面临各种问题。探索并发展一种在低信噪比下测向精确、运算速度快、且易于工程实现的测向技术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1989年,以Fink等人(Fink M,Prada C,Wu F,et al.Self-focusing in inhomogeneous media with time reversal acoustic mirrors[C],IEEE Ultrasonics Symposium Proceedings:2.Montreal,1989:681-686.)提出的时间反转理论为基础,测向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尤其在超声波和水声等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有了较为深刻的研究,技术也不断更新。但是在电磁领域的研究展开的较晚,直到2004年,G.Lerosey等人(Lerosey G,DerodeA,Fink M.Time revers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J],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04,92:193904.)才将该理论引入电磁实验中。虽然目前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大部分的研究都是主动测向,其隐蔽性和安全性不高。在电子对抗、航天、航空等领域,更为需要的是一种被动测向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运算速度,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的虚拟时反被动测向算法的FPGA实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虚拟时反被动测向系统的组成包括A/D采集模块、DDR3数据传递模块、虚拟时反被动测向并行算法的FPGA实现模块、上位机。A/D采集模块采集一段待测的盲信号存入DDR3数据传递模块中,对所采集的盲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后,将与之对应的时延补偿点数据也存在DDR3数据传递模块中,通过寻址方式将DDR3数据传递模块的数据写入虚拟时反被动测向并行算法的FPGA实现模块进行时延补偿使信号波形对齐,将对齐的N通道天线阵元信号累加求和、取绝对值运算,把运算结果存入通过DDR3数据传递模块再上传至上位机进行能量最大值搜索,找到的最大能量值所对应的位置即为信源所在方向。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A/D采集模块采集一段待测的盲信号存入DDR3数据传递模块中具体为:A/D采集模块采集N通道的信源信号数据,通过DMA方式将采集的数据即N通道信号存入DDR3数据传递模块中已分配好的区域,数据点数NS的计算公式为:
NS=N×T×F
其中,N为通道数,T为采样时长,F采样频率。
2、N通道的信源信号来自天线阵,所述天线阵阵心与坐标系原点重合,天线阵元均匀布放,阵半径为r0,信源S(t)的空间位置为(XS,YS,ZS),信源与坐标系原点的距离为d,信源在XOY平面上的投影S′(t)的空间位置为(XS,YS,0),投影点的方位角即为信源的方位角,信源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分别用θ和表示,信源坐标与方位角和俯仰角的关系为:
因为阵元是均匀分布的,所以第k个阵元的坐标表示为:
式中,k=1,2,…,N,N为天线阵的阵元总数。
3、上位机中存有预先算出的时延补偿表文件,将测频结果传给上位机,上位机将从时延补偿表文件中取出与测频结果对应的时延补偿表,并通过PCIE传送至DDR3中已分配好的区域内,补偿点数据个数ND为:
式中,ND由方位补偿点和俯仰补偿点共同组合。
4、DDR3中的数据通过DMA控制,取入虚拟时反被动测向并行算法的FPGA实现模块中,通过运算获得方位扫描点和俯仰扫描点的能量值,具体包括:
1)方位测向:沿着一条扫描环线搜索信号能量最大值,该扫描环线为任意形状的封闭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16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员信息采集与身份识别系统
- 下一篇:车道线检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