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型光伏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2627.8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3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彭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弘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42 | 分类号: | H02S40/4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诺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9 | 代理人: | 卢玲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型光伏板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型光伏板系统,包括倾斜设置的板框,该板框内设有光伏板;所述板框由光伏支架支承;所述光伏支架包括固定于底面或建筑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内具有储水腔;所述底座的前后端分别向上引出前支撑部和后支撑部,所述前支撑部、后支撑部分别支撑所述板框的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前支撑部内设有连通所述储水腔的落水道,所述落水道内设有单向阀,从所述光伏板上的玻璃盖板表面滑落的水体,只能流入所述落水道,并经由所述单向阀后进入所述储水腔;所述板框由金属框构成,该板框的底面通过导热管连接至所述储水腔内的换热器。该散热型光伏板系统在光伏板温度较高时,可自动降温,以提高发电效率,并提高光伏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设备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光伏板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伏板系统作为清洁能源设备,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且目前也较为普及。而光伏板在工作过程中,仅有10%-20%的太阳能被转化为电能,其余太阳能均以热量的形式耗散,这使得光伏板在太阳暴晒的情况下,表面温度极高,此时光伏板的发电效率将明显衰减,并且长期时间发烫还将影响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型光伏板系统,该散热型光伏板系统在光伏板温度较高时,可自动降温,以提高发电效率,并提高光伏板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该散热型光伏板系统包括倾斜设置的板框,该板框内设有光伏板;所述板框由光伏支架支承;所述光伏支架包括固定于底面或建筑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内具有储水腔;所述底座的前后端分别向上引出前支撑部和后支撑部,所述前支撑部、后支撑部分别支撑所述板框的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前支撑部内设有连通所述储水腔的落水道,所述落水道内设有单向阀,从所述光伏板上的玻璃盖板表面滑落的水体,只能流入所述落水道,并经由所述单向阀后进入所述储水腔;所述板框由金属框构成,该板框的底面通过导热管连接至所述储水腔内的换热器。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外部包裹有保温层,以抑制环境高温对底座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下部导热连接有伸入地下的金属棒,一方面用于固定底座,另一方面用于使所述储水腔内的水体与地下空间换热,以提高散热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该散热型光伏板系统包括倾斜设置的板框,该板框内设有光伏板,光伏板表面覆盖有玻璃盖板;所述板框由光伏支架支承;所述光伏支架包括固定于底面或建筑面上的底座,所述底座内具有储水腔;所述底座的前后端分别向上引出前支撑部和后支撑部,所述前支撑部、后支撑部分别支撑所述板框的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前支撑部内设有连通所述储水腔的落水道,所述落水道内设有单向阀,从所述光伏板上的玻璃盖板表面滑落的水体,只能流入所述落水道,并经由所述单向阀后进入所述储水腔;所述后支撑部内设有连通所述储水腔的出水管,该出水管延伸至所述光伏板上侧的、沿光伏板上边沿延伸的条形出水口;所述出水管内串接有出水泵;所述光伏板上设有耦合于所述出水泵的温度传感器,使所述出水泵在光伏板表面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开启。
作为优选,所述光伏板表面的玻璃盖板上,从上至下等距分布有横向凸棱;从而使从光伏板上侧滑落的水体在每经过一道横向凸棱时,溅射一次,不仅促进水体均匀地覆盖玻璃盖板,并且促进水体蒸发,还促进玻璃盖板表面的气流扰动。
上述两种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雨天时,从光伏板上滑落的雨水恰好蓄积在所述底座的储水腔内,而待至高温天气时,储水腔内的水体即可用于给光伏板降温。其中,第二种技术方案中,由出水泵泵送至光伏板上侧的水体,从光伏板上的玻璃盖板表面滑落后,又回到储水腔内;此过程中,一部分水体在玻璃盖板表面蒸发,带走大量热量,而未蒸发部分的水体则完全回收利用,故水冷利用效率极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散热型光伏板系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散热型光伏板系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弘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弘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26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参考信号发送方法和参考信号发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