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的电-光N倍频信号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2907.9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3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阚雪芬;殷澄;韩庆邦;陈秉岩;单鸣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主分类号: | G02B6/12 | 分类号: | G02B6/12;G02B6/132;G02F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302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压电 金属 包覆光 波导 倍频 信号发生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的电‑光N倍频信号发生器,包括激光器、转台、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光电二极管、用于处理反射光的计算机、光电探测器、示波器、放大电路、整形电路、电信号发生器;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固定在转台上,激光器发射激光束射入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上,由波导结构反射出来的反射光通过光电二极管发送给计算机;电信号发生器产生随机的脉冲序列,整形电路将脉冲序列信号整形后得到所需要的形状的信号,并发送给放大电路,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加载到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两端;光电探测器将探测到的反射光发送给示波器,示波器用于显示电‑光N倍频信号。具有体积小,功耗低,输入频率可调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号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的电-光N倍频信号发生器。
背景技术
双面金属包覆波导,具有如下特点:
(1)自由空间耦合技术:如果用准直激光直接照射双面金属包覆波导表面,满足波矢匹配条件(即入射光波矢的切向分量与导模的传播常数一致),就可以激发对应的双面金属包覆波导超高阶导模,光能量耦合进波导内,这时反射光反射率会出现极小值,数值上小于0.1。如果不满足波失匹配条件,光能量无法耦合进波导内,反射率接近1;
(2)超高阶导模模式密度高: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邻模式之间的波失差异可以认为是恒定的;
(3)偏振无关特性:TE模式和TM模式耦合效率相同。
基于目前信号发生器体积庞大,操作步骤繁琐,信号不确定度高,重复性差,稳定性不好等问题,利用双面金属包覆波导的这些特点,设计了基于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的电-光N倍频信号发生器,金属波导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超高阶导模模式密度高这一特点是实现N倍频效应的关键,并且金属波导从反射率上无法分别TE模式和TM模式,这一特性提高了信号发生器的适用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的电-光N倍频信号发生器,解决了目前信号发生器体积庞大,操作步骤繁琐,信号不确定度高,重复性差,稳定性不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其特征在于:包括耦合层,导波层和衬底层;所述耦合层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导波层上表面溅射镀膜形成;所述导波层采用透明压电陶瓷材料制成;所述衬底层是在导波层下表面蒸发镀膜形成。
前述的一种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其特征是:所述金属耦合层的厚度为30-50nm,所述导波层厚度为0.5-1.5mm,所述衬底层厚度大于200nm。
前述的一种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其特征是:所述耦合层和衬底层材料为金或者银。
一种基于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的电-光N倍频信号发生器,其特征是:包括激光器、转台、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光电二极管、用于处理反射光的计算机、光电探测器、示波器、放大电路、整形电路、电信号发生器;
所述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固定在转台上,激光器发射激光束射入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上,由波导结构反射出来的反射光通过光电二极管发送给计算机;所述电信号发生器产生随机的脉冲序列,整形电路将脉冲序列信号整形后得到所需要的形状的信号,并发送给所述放大电路,放大电路输出的信号加载到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两端;所述光电探测器将探测到的反射光发送给示波器,示波器用于显示电-光N倍频信号。
前述的一种基于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的电-光N倍频信号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振片和小孔,所述激光器的激光发射口与偏振片、小孔、波导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小孔为两个,分别置于偏振片两侧。
前述的一种基于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的电-光N倍频信号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所需要的形状的信号包括三角波、锯齿波。
一种基于压电金属包覆光波导的电-光N倍频信号发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未经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29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