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补偿显示面板中的边缘增强的感知偏差的方法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4010.X | 申请日: | 201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272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隽;刘夏聪;伍晟;陈永志;李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0 | 分类号: | G09G3/20;H04N9/64;H04N9/7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3 | 代理人: | 卓霖;许向彤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补偿 显示 面板 中的 边缘 增强 感知 偏差 方法 设备 | ||
1.一种用于对具有多个像素数据的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的方法,所述预处理在将输入图像发送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之前进行,用于补偿在输入图像中的一组连续的色带处的边缘增强的感知偏差,其中,所述一组连续的色带的颜色沿着纵向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化,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由所述一组连续的色带中的两个相邻色带之间的至少一个RGB颜色分量的至多预定数量的灰度级别变化导致的感知上显著的颜色变化,其中,所述两个相邻色带包括彼此邻接的第一色带和第二色带;
识别检测到了所述感知上显著的颜色变化的所述两个相邻色带之间的过渡区域;以及
在所述过渡区域执行颜色稀释以形成修改后的基于插值的图像,从而补偿边缘增强的感知偏差,其中,由所述两个相邻的色带的RGB颜色分量对所述过渡区域的至少一个RGB颜色分量进行插值,
其中,识别所述两个相邻色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两个相邻色带的尺寸并且将沿着所述纵向彼此邻接的预定百分比的所述两个相邻色带识别为所述过渡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至少一个RGB颜色分量的连续且逐渐的变化来识别所述输入图像中的所述一组连续的色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连续的色带中的所述第一色带的像素数据的RGB颜色分量相同,但是与所述第二色带的像素数据的RGB颜色分量不同,所述不同在于感知上显著的颜色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识别出的过渡区域的尺寸,以使所述过渡区域不超过沿着所述纵向的预定的行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所述两个相邻色带中的一个或两个具有大于沿着所述纵向的预定的行数量的尺寸时,从所述过渡区域识别出一个或多个中间过渡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空间域插值、时域插值或两者来执行颜色稀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基于所述插值修改所述像素数据的RGB颜色分量来执行所述空间域插值。
8.一种用于对具有多个像素数据的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的方法,所述预处理在将输入图像发送到显示面板进行显示之前进行,用于补偿在输入图像中的一组连续的色带处的边缘增强的感知偏差,其中,所述一组连续的色带中的亮度强度沿着纵向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化,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由所述一组连续的色带中的两个相邻色带之间的至多预定数量的亮度级别导致的感知上显著的亮度变化,其中,所述两个相邻色带包括彼此邻接的第一色带和第二色带;
识别检测到了所述感知上显著的亮度变化的所述两个相邻色带之间的过渡区域;以及
在所述过渡区域执行颜色稀释以形成修改后的基于插值的图像,从而补偿边缘增强的感知偏差,其中,由所述两个相邻的色带的亮度强度对所述过渡区域的亮度强度进行插值,
其中,识别所述两个相邻色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两个相邻色带的尺寸并且将沿着所述纵向彼此邻接的预定百分比的所述两个相邻色带识别为所述过渡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将所述像素数据的颜色分量分为三原色;以及对所述像素数据的预定百分比的三原色的总和进行处理,来确定所述像素数据的亮度强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亮度强度的连续且逐渐变化来识别所述输入图像中的所述一组连续的色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连续的色带中的所述第一色带的像素数据的亮度强度相同,但是与所述第二色带中的像素数据的亮度强度不同,所述不同在于感知上显著的亮度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识别出的过渡区域的尺寸,以使所述过渡区域不超过沿着所述纵向的预定的行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晶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401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