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电解液利用率的四储罐液流电池结构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5480.8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6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柏辰;郑梦莲;孙洁;赵俊雄;田帅奇;王涛;张良;范利武;俞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4276 | 分类号: | H01M8/04276;H01M8/18;H01M8/248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栋;张法高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电解液 利用率 四储罐液 流电 结构 方法 | ||
1.一种提高四储罐液流电池结构中电解液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四储罐液流电池结构具体如下:液流电池两侧的电堆端板(1)上具有正极电解液进液口(11)、负极电解液进液口(12)、正极电解液出液口(15)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口(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极电解液进液储液罐(6)、负极电解液进液储液罐(7)、正极电解液出液储液罐(8)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储液罐(9),所述的正极电解液进液口(11)通过输液管路连接正极电解液进液储液罐(6),所述的负极电解液进液口(12)通过输液管路连接负极电解液进液储液罐(7),所述的正极电解液出液口(15)通过输液管路连接正极电解液出液储液罐(8),所述的负极电解液出液口(16)通过输液管路连接负极电解液出液储液罐(9);各条输液管路上均设有为管道中电解液提供双向流动动力的输液泵(5),每个储液罐中均设有感应罐内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10);所述的输液管路末端伸至各储液罐内腔的最低点;
提高四储罐液流电池结构中电解液利用率的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在正极电解液进液储液罐(6)和负极电解液进液储液罐(7)加入等体积的电解液,控制进液口一侧的两个输液泵(5)逆时针转动,出液口一侧的两个输液泵(5)不运行,分别将正负极电解液通过输液管路(4)运送至正极电解液进液口(11)和负极电解液进液口(12),依次通过电堆端板(1)和电堆PP板(2)进入电堆中的单电池结构单元(3)中,在各单电池的电极表面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反应后电解液的荷电状态增加;荷电状态增加后的正负极电解液分别从正极电解液出液口(15)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口(16)流出,流入到正极电解液出液储液罐(8)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储液罐(9)中;当液位传感器(10)检测到正极电解液进液储液罐(6)和负极电解液进液储液罐(7)中的电解液已经耗尽,或者正极电解液出液储液罐(8)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储液罐(9)中的电解液已经填满时,控制进液口一侧的两个输液泵(5)不运行,出液口一侧的两个输液泵(5)顺时针转动,使原本的进液口转化为出液口,原本的出液口转化为进液口,电解液重新进入电堆中的单电池结构单元(3)中;以此类推将电解液在四个储罐中往复循环,直至集流板(13)采集到电池的电压已经达到充电截止电压时,此时充电结束并开始放电过程,此时电解液依然在四个储罐中保持往复循环,直到集流板(13)采集到电池的电压已经达到放电截止电压时,放电过程结束,完成一个充放电循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泵为双向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液流电池的电堆结构为:两侧PP板(2)之间夹持有若干单电池结构单元(3),两侧PP板外分别固定有电堆端板(1),电堆中还设有集流板(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流板(13)外接有充放电系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流电池为全钒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或锌镍液流电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泵(5)采用蠕动循环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充电截止电压设置为1.7V。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放电截止电压设置为0.8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548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