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倒灌汽车排气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5828.3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1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君硕睿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30 | 代理人: | 徐金琼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灌 汽车 排气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排气管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防倒灌汽车排气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导致我国城市雨水下渗能力逐渐减弱。在我国暴雨频发的情况之下,导致我国许多城市内涝严重,路面和车库存在严重积水的问题。在积水较深地区容易造成路面积水从排气尾管出口倒流至排气管中,进而影响发动机。当积水消去之后,若不注意汽车排气管和内部积水的排放就会对车辆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在城市内涝时如何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因积水进入汽车排气尾管造成的汽车熄火,具有重大意义。现有汽车的防水排气尾管装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安装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防水排气尾管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易安装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倒灌汽车排气管装置。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倒灌汽车排气管装置,包括排气管体和用于封闭排气管体通道的挡板,排气管体两端分别设有接气口和排气口,挡板一侧的侧部设有用于与排气管体内壁转动连接的旋转部,旋转部与排气管体的内壁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旋转部靠近接气口,挡板与旋转部相对的侧部远离接气口;排气管体靠近旋转部的内壁处设有用于安装扭力弹簧的第一凹槽,扭力弹簧包括簧体和与簧体连接的第一支部、第二支部,簧体位于第一凹槽内部,第一支部与挡板侧壁连接,第二支部与排气管体的内壁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挡板的板体和排气管体的内壁分别开设有用于安放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的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延伸部,第一凹槽延伸部与第一凹槽连通。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排气管体内壁上还设有用于阻挡该挡板的阻挡部,阻挡部与挡板之间设有密封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一种防倒灌汽车排气管装置能够通过废气提供的压力来控制挡板与排气管体内部的连通和封闭状态,当汽车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由于扭力弹簧的支撑,挡板将排气管体内部封闭,外部的积水无法通过排气管进入汽车发动机;当汽车处于工作状态时,汽车废气提供的气压迫使挡板发生旋转,此时排气管体内部贯通,废气排出车外。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及便于安装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防倒灌汽车排气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扭力弹簧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排气管体;2a-第一折弯部;2b-第二折弯部;3-挡板;4-旋转部;5-旋转轴;6- 第一凹槽;7-扭力弹簧;8-阻挡板;9-密封垫;11-接气口;12-排气口;31-第二凹槽;61-第一凹槽延伸部;70-簧体;71-第一支部;72-第二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君硕睿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君硕睿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58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震灾情数据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