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长期玉米专用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5841.9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8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光;黄高鉴;张强;程滨;吴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C05F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新航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2 | 代理人: | 王云峰;王豫川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长期 玉米 专用 生物肥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生长期玉米专用生物肥,生物提取液52.15~54.01份、脯氨酸2.38~2.48份、苯丙氨酸1.81~1.91份、甘氨酸5.02~5.20份、组氨酸18.07~18.23份、丙氨酸4.00~4.11份、赖氨酸4.19~4.32份、缬氨酸17.44~17.56份、精氨酸8.60~8.71份、D‑甘露糖醇3.31~3.39份、纯净水850~950份。本发明生长期玉米专用生物肥,添加了玉米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及生物提取液增加了土壤养分;该生长期玉米专用生物肥对玉米叶片生长期光合特性具有影响,可以提高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玉米的株高和茎粗的提高以及玉米干物质积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化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长期玉米专用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不仅是人们的口粮和“饲料之王”,也是重要工业原料,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达3000多种。我国玉米工业加工迅速发展,消费的玉米大幅度增加,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玉米供求平衡和流通格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玉米工业加工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对于主动搞好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玉米供求平衡,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种子出苗率是玉米生产成败的关键因素。玉米从四叶期至拔节期主要进行根系发育、叶片生长和茎节分化。玉米幼苗从四叶期开始由种子自养转向外界异养,根系逐步开始吸收土壤养分,叶片加强参与光合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长期玉米专用生物肥及其制备方法。该生长期玉米专用生物肥,可以提高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玉米的株高和茎粗的提高以及玉米干物质积累。
本发明生长期玉米专用生物肥,生物提取液52.15~54.01份、脯氨酸2.38~2.48份、苯丙氨酸1.81~1.91份、甘氨酸5.02~5.20份、组氨酸18.07~18.23份、丙氨酸4.00~4.11份、赖氨酸4.19~4.32份、缬氨酸17.44~17.56份、精氨酸8.60~8.71份、D-甘露糖醇3.31~3.39份、纯净水850~950份。
生物提取液通过生物提取液提取装置制成,生物提取液提取装置包括提取罐,设置在提取罐下端的提取罐支架;提取罐包括提取罐主体,设置在提取罐主体侧端的氧气注入管;设置在提取罐主体下端的提取液流出口;提取罐主体的中部横向设置有放置网,提取罐主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通电插口;通电插口连接放置网。该生长期玉米专用生物肥,通过以下步骤制成:
步骤一:挑选4个月大的秉氏远盲蚓250~350克,洗干净后,平铺在生物提取液提取装置的放置网上;
步骤二:向氧气注入管通入氧气浓度为48~50%的空气,同时在两个通电插口通入9~12V的电压,保持25秒,在提取液流出口收集生物提取液;
步骤三:更换新的秉氏远盲蚓,重复以上步骤,收集所需的生物提取液;
步骤四:将生物提取液、脯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组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精氨酸、D-甘露糖醇、混合均匀,在35℃条件下,密闭保持72小时;
步骤五:将纯净水,步骤四中的混合物,混合搅拌均匀。
本发明生长期玉米专用生物肥,添加了玉米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及生物提取液增加了土壤养分;该生长期玉米专用生物肥对玉米叶片生长期光合特性具有影响,可以提高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玉米的株高和茎粗的提高以及玉米干物质积累。
试验材料与方法:
为减少玉米出苗期产生的差异对玉米生长期的影响,先将先玉335玉米种子培育至四叶期后,选择健康均一的幼苗移栽至温室土壤中。温室内供试土壤为含有腐殖质的东北黑土,耕层土壤物理特性及养分含量如表1所示。
为减少土壤底墒不均匀对试验造成的影响,试验开始前对温室内土壤进行耕翻。液体肥施加采用完全随机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58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