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黑水虻交配产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6501.8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0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朱芬;王小平;刘馨桧;高俏;刘文;雷朝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周新楣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黑水 交配 产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黑水虻交配产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养殖室内按照每立方米2000‑8000对的比例投放黑水虻成虫;(2)待成虫羽化后,白天在养殖室内用绿光和黄光混合光源进行补光,距离光源40‑60cm处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320μmol.m‑2.s‑1,补光时间2‑5天。由于黑水虻成虫对绿光和黄光具有极强的偏好性,在这两种颜色光的照射下黑水虻成虫极为活跃,不停的飞舞,通过使用绿光和黄光混合光源进行补光可以促进黑水虻成虫交配产卵并提高受精卵块的比例;另外通过调整光照强度和养殖室内的饲养密度,进一步促进黑水虻交配产卵,提高黑水虻雌虫产卵比例和受精卵块比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黑水虻成虫交配产卵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是一种世界性广泛分布的双翅目水虻科昆虫。黑水虻世代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繁殖能力强。成虫羽化后,雌成虫1-2天开始交配,3-4天开始产卵,寿命约9天。其幼虫腐食性,可用于生物转化粪便、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且处理后有害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收获的幼虫及预蛹的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可作为家禽、家畜和鱼类养殖的良好饲料。作为一种可开发的资源昆虫和环境昆虫,黑水虻的大规模养殖技术仍存在缺陷,尤其是繁殖技术亟待改进。
黑水虻为日行性昆虫种类,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光照尤其阳光是限制其交配活动的重要因子,目前的养殖场所都是使用透明的温室大棚以获得阳光,从而促使成虫交配产卵。光强可以影响黑水虻成虫的交配,在阳光下,Sheppard等人发现当光强超过200μmol.m-2.s-1时,交配率升高;而光强小于63μmol.m-2.s-1时,不发生交配活动,并且认为黑水虻只有在阳光下才可以交配。尽管有阳光照射,雌成虫的产卵率低于40%,且仅39.5%的卵块是受精卵块。尽管碘钨灯能弥补阴雨天阳光不足的问题,但交配率只有全阳光下的61%,且光强超过110μmol.m-2.s-1时,交配活动降低。近几年有人尝试在室内养殖黑水虻时同时使用多根荧光灯和LED灯,以促使成虫交配,但结果发现雌虫的产卵率仅有16%,且受精卵块的比例仅1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促进黑水虻交配产卵的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黑水虻雌虫产卵比例低和受精卵块比例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促进黑水虻交配产卵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S1在养殖室内按照每立方米2000-8000对的比例投放黑水虻成虫;
S2待成虫羽化后,白天在养殖室内用绿光和黄光混合光源进行补光,距离光源40-60cm处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μmol.m-2.s-1,补光时间2-5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65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鸡选育方法
- 下一篇:能够自动收集并清洗蝇蛆的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