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6851.4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0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安智;陈志伟;刘建富;刘冠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鸿电子科技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张睿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结构 均温板 热管 散热装置 开口端 上壳体 下壳体 容室 工作介质 稳固结合 封闭端 内底面 壳体 伸入 传递 延伸 移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热管以及均温板。热管具有一封闭端与一开口端以及一第一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自开口端向外延伸。均温板具有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共同形成一容室,下壳体的内底面具有一第二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伸入容室并叠置于第二毛细结构上。本发明能够将热管的毛细结构与均温板的毛细结构稳固结合在一起,确保工作介质于其间的顺利传递或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散热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结合热管与均温板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式的散热装置常见由不同种类的散热元件例如热管以及均温板结合在一起,期盼能兼具两者的优点而发挥更好的散热效能,举例来说,中国台湾专利TWM534370便揭露了一种热管与均温板结合在一起的设计。不过,由于热管跟均温板内部的毛细结构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若是如该专利TWM534370的设计,仅单纯地将两者的毛细结构连接在一起的话,很容易就会发生工作介质无法顺利在两者间流动或传递甚至于发生断层的情况,因此,现有散热装置中热管跟均温板的毛细结构连结设计,仍存在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热管跟均温板结合时未能将两者的毛细结构稳固地连接而容易发生工作介质无法于毛细结构间顺利传递的不足,提供一种将热管的毛细结构跟均温板的毛细结构稳固结合在一起的散热装置,确保工作介质于其间的顺利传递或移动。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避免抽真空与注液过程中热管发生凹陷或变形的散热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包括热管以及均温板。热管具有一封闭端与一开口端,热管还包括一第一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自开口端向外延伸。均温板具有一上壳体与一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共同形成一容室,下壳体的内底面具有一第二毛细结构。第一毛细结构伸入容室并叠置于第二毛细结构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下壳体具有一开口,热管的开口端插入该开口内。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壳体与下壳体共同形成一开口,热管的开口端插入该开口内。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均温板还包括一第三毛细结构,该第三毛细结构形成于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的交会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三毛细结构叠置于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夹设于第二毛细结构与第三毛细结构之间。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三毛细结构是由金属粉末、编织网或纤维束烧结而成。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热管具有一内顶面与一内底面,第一毛细结构与内顶面及内底面接触而为一支撑结构。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的厚度,等于内顶面至内底面的距离。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的剖面面积,占热管管内剖面面积的30%至70%。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为金属编织网。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为纤维束。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毛细结构为粉末烧结。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均温板还包括一注液口。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热管的封闭端在未封闭前为散热装置的注液口。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一工作介质,该工作介质填充于热管与均温板内。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均温板在与热管连接处具有一扩大的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鸿电子科技工业(昆山)有限公司,未经双鸿电子科技工业(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68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