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指纹密码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06864.1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79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中科恒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王莹莹 |
地址: | 750004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指纹 密码 身份 认证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指纹密码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步骤:获取用户录入的指纹序列;将该指纹序列中每一个位置的指纹,与预存的标准指纹序列中对应位置的指纹进行比对,统计指纹匹配的个数,若指纹匹配率大于等于设定阈值,则身份认证成功,否则身份认证失败。通过本发明方法及装置进行身份认证,不仅可以保障安全性、可靠性,还可以避免因手指受伤或其他原因导致指纹识别失败的情况,而影响指纹密码的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指纹密码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每个人会在拥有各类密码,比如银行密码、网站密码、微信密码等各类密码,密码多了容易遗忘,所以很多人就统一采用一个密码。然而一旦该密码被窃取,将会导致所有使用该密码的信息泄露,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指纹是每个人独有的生物特征,因此采用指纹作为密码可以提高安全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公开号为CN105354464A、名称为“基于指纹信息识别用户身份的方法和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密码采用多个指纹组成,且多个指纹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即使通过指模复制了多个指纹,不知道多个指纹的排列顺序也无法成功解密,安全性相对有所提高。
然而,基于技术的限制及指纹的特殊性,指纹识别也存在一定的失败率,尤其是在手指受伤的情况下,失败率将会更高,一个指纹识别的成功率k可能较高,但是n个指纹组成的指纹序列的成功率将会是k的n次方,指纹个数越多,成功率越低,如果不能成功识别可能会给用户带来重大损失或影响。例如,如果将指纹序列作为银行密码,一旦不能成功识别指纹序列,将会导致无法进行金融交易,可能会给用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基于指纹密码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指纹密码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步骤:获取用户录入的指纹序列;将该指纹序列中每一个位置的指纹,与预存的标准指纹序列中对应位置的指纹进行比对,统计指纹匹配的个数,若指纹匹配率大于等于设定阈值,则身份认证成功,否则身份认证失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若获取的指纹序列中某一位置未采集到指纹,或者采集到的指纹与标准指纹序列中对应位置的指纹不相符,则判定获取的指纹序列中该位置的指纹与标准指纹序列中对应位置的指纹不匹配。
上述方法中,通过统计指纹匹配率,若指纹匹配率大于等于设定阈值,则身份认证成功,可以避免因某个手指受伤而导致采集不到指纹,或者采集的指纹不完全,进而导致指纹密码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若指纹匹配率小于设定阈值,则进一步判断标准指纹序列中,不匹配位置的指纹是否为同一个指纹,若是则身份认证成功,否则身份认证失败。
指纹序列中,可能存在一个手指的指纹被多次使用的情况,如果因为该手指受伤且该手指的指纹在标准指纹序列中所占的比例较大,那么将导致身份认证失败,上述方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使得指纹密码的使用更具有可靠性、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本发明方法及装置进行身份认证,不仅可以保障安全性、可靠性,还可以避免因手指受伤或其他正常原因导致指纹识别失败,进而影响指纹密码正常使用的情况,本发明方法及装置可以使得指纹密码的使用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更具有可靠性,实用性。
另外,背景专利公开的方法中,由于密码的顺序是随机生成后以特定的符号的形式被呈现给用户,因此在呈现的过程中很容易被他人看到,如果再通过指模复制到用户指纹,则将导致指纹密码被破解,进而造成泄密,安全性存在很大漏洞。而本发明中所述的指纹密码,多个指纹的排列顺序是用户自己设定的,不存在展示的过程,进而可以降低被他人看到的风险,即是说,使用本发明方法进行身份认证的安全性更高,更实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中科恒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夏中科恒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6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