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碳酸钙的泡腾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06917.X | 申请日: | 2017-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5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扬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3/10 | 分类号: | A61K33/10;A61K47/12;A61K47/02;A61K31/59;A61K31/7008;A23L2/395;A23L33/16;A23L33/155;A23L33/125;A61P3/02;A61P1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碳酸钙 泡腾剂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产生沉淀的碳酸钙泡腾剂,特别是单位剂量碳酸钙500mg以上的泡腾剂,该碳酸钙泡腾剂包括重量比为1:0.65~1:0.65~1的碳酸钙、柠檬酸和苹果酸,通过先混合柠檬酸、苹果酸,再将碳酸钙按特定比例分次加入混合的步骤制成;该碳酸钙泡腾剂,泡腾后静置4小时无沉淀产生,不但进一步提高了钙的利用率及吸收率,更使饮用该类产品的人们更安心,有助于碳酸钙泡腾剂的推广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碳酸钙的泡腾剂,属于药物/食品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产生沉淀的碳酸钙泡腾剂。
背景技术
碳酸钙因其含钙量高、安全性高、价格低廉,无论是在药品、保健食品还是普通食品(作为营养强化剂)领域中,都是应用最广的钙源。特别是与泡腾技术的结合,解决了其以吞咽、咀嚼形式服用时吞咽困难、吞咽后异物感强、咀嚼片口感差、吸收率低等不足。
碳酸钙的泡腾制剂有泡腾片和泡腾颗粒,泡腾技术使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变成溶液可供饮用,服用更方便,钙吸收率更高。尽管泡腾剂的碳酸钙较普通片剂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改进和提升,但市场上并未得到广泛认可。究其原因,是现有以碳酸钙为钙源的泡腾颗粒或泡腾片剂,泡腾反应后会出现白色沉淀物。这白色沉淀其实是没有参加中和反应的碳酸钙,虽然配方中的酸是过量的,但仍不能使碳酸钙全部反应,泡腾结束便会沉淀下来。泡腾制剂通常要求泡腾完毕后饮用,以便使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去,以免喝下去胃胀、打嗝。所以,服用者很容易看到沉淀。
碳酸钙泡腾制剂的沉淀现象严重阻碍了该类产品在适用人群中的应用,从而降低补钙的效率和效果。很多人不明白为何会有沉淀,不知道沉淀是什么,认为这不是正常现象,从而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怀疑。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近些年不断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产生上述疑问后更多的人选择放弃这种产品,哪怕是继续吞服片剂。虽然有些产品的说明书中指导可摇匀后服用,但是患者或消费者仍心存芥蒂,特别是给儿童服用时,更是敬而远之。即便是有部分人“摇匀后服用”,吞咽时的砂砾感也人留下不良印象,降低了该产品的顺应性。此外,无论沉淀的碳酸钙是被弃之不用,还是摇匀以碳酸钙形式进入胃部,都会或多或少降低碳酸钙泡腾剂应有的钙质补充效果。
因此,急需一种可以使碳酸钙充分反应不产生沉淀的泡腾制剂,来满足广大钙缺乏人群方便、舒服、高效补充钙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含有碳酸钙的泡腾剂反应充分、完全,不产生沉淀,使患者或消费者服用更安心,补钙更高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产生沉淀的碳酸钙泡腾剂,该碳酸钙泡腾剂包括重量比为1:(0.65~1):
(0.65~1)的碳酸钙、柠檬酸和苹果酸;且该三组分需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⑴将柠檬酸与苹果酸混合均匀,得混1;
⑵将碳酸钙分多次加入到混1中,混匀,首次加入量不高于碳酸钙总量的45%,余下每次不高于40%。
本发明提供的不产生沉淀的碳酸钙泡腾剂,特别是指单位剂量(如,每片或每袋)所含碳酸钙的量较高时的泡腾剂。目前含有碳酸钙的泡腾剂以含250-500mg碳酸钙(相当于100-200mg钙)为主,本发明所述的碳酸钙泡腾剂中的单位剂量的碳酸钙可达800mg。
泡腾技术是依靠酸源和碱源在水中反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状如沸腾。常用的酸源有:柠檬酸、苹果酸、硼酸、酒石酸、富马酸、无机矿酸(盐酸)等;常用的碱源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及其二者的混合物。酸碱比例对泡腾剂的质量和效果有显著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扬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扬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069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