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盐碱地上刺槐与苦楝的混交造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2060.2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9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B79/02 |
代理公司: | 潍坊博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7244 | 代理人: | 张丽丽 |
地址: | 261108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盐碱 地上 刺槐 混交 造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改善盐碱地土壤状况的盐碱地上刺槐与苦楝的混交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存在大量的盐碱地,这些土地种植农作物的产量很低,甚至绝产,盐碱地上如果不种植农作物,放任不管,盐碱地会向好的土地慢慢侵蚀,盐碱地的面积会越来越大,所以治理和改善盐碱地,是国之大计,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利用普通植树方法在盐碱地中植树,树苗不易成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树苗成活率高的盐碱地上刺槐与苦楝的混交造林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盐碱地上刺槐与苦楝的混交造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按照株距0.6~1.0米、行距1.3~1.7米挖树穴,树穴的长度为0.5~0.7米、宽度为0.5~0.7米、深度为0.7~0.9米;
步骤二,对刺槐与苦楝树苗的根部采用稀薄的碳酸钙泥浆进行蘸根,晾干;
步骤三,将锯末和炉灰按照(1~2):1的比例混合均匀,放入树穴的底部做隔盐层,隔盐层的厚度根据盐碱地的盐渍化程度设定;
步骤四,将刺槐树苗与苦楝树苗隔行放入到布置好的树穴中,利用没有盐渍化的客土填埋树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一中,优选地,株距0.8米、行距1.5米挖树穴,树穴的深度为0.6米、宽度为0.6米、高度为0.8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三中,优选地,锯末和炉灰按照1.5:1的比例混合均匀。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三中,优选地,隔盐层的厚度为0.15~0.25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步骤四中,在所述客土中掺入20%~24%的有机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盐碱地上刺槐与苦楝的混交造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按照株距0.6~1.0米、行距1.3~1.7米挖树穴,树穴的长度为0.5~0.7米、宽度为0.5~0.7米、深度为0.7~0.9米;步骤二,对刺槐与苦楝树苗的根部采用稀薄的碳酸钙泥浆进行蘸根,晾干;步骤三,将锯末和炉灰按照(1~2):1的比例混合均匀,放入树穴的底部做隔盐层,隔盐层的厚度根据盐碱地的盐渍化程度设定;步骤四,将刺槐树苗与苦楝树苗隔行放入到布置好的树穴中,利用没有盐渍化的客土填埋树穴;在树苗的缓苗期和生长前期,根上的碳酸钙泥浆对树苗的根具有保护作用,客土和隔盐层能够有效防止盐碱地土壤对树苗的影响,利于树苗成活;树苗成活后,随着树木的成长,林地郁闭后,增加地表覆盖,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土壤返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盐碱地上刺槐与苦楝的混交造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按照株距0.6~1.0米、行距1.3~1.7米挖树穴,树穴的长度为0.5~0.7米、宽度为0.5~0.7米、深度为0.7~0.9米;优选地,株距0.8米、行距1.5米挖树穴,树穴的深度为0.6米、宽度为0.6米、高度为0.8米;
步骤二,对刺槐与苦楝树苗的根部采用稀薄的碳酸钙泥浆进行蘸根,晾干;
步骤三,将锯末和炉灰按照(1~2):1的比例混合均匀,放入树穴的底部做隔盐层,隔盐层的厚度根据盐碱地的盐渍化程度设定;优选地,锯末和炉灰按照1.5:1的比例混合均匀,优选地,隔盐层的厚度为0.15~0.25米;
步骤四,将刺槐树苗与苦楝树苗隔行放入到布置好的树穴中,利用没有盐渍化的客土填埋树穴,在所述客土中掺入20%~24%的有机肥。
在树苗的缓苗期和生长前期,根上的碳酸钙泥浆对树苗的根具有保护作用,客土和隔盐层能够有效防止盐碱地土壤对树苗的影响,利于树苗成活;刺槐与苦楝都是耐盐碱能力很强的树木,树苗成活后,随着树木的成长,林地郁闭后,增加地表覆盖,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土壤返盐。
对于盐碱地造林采用合理密植和混交造林,可使林地提早郁闭,增加地表覆盖,减少地面蒸发,防止土壤返盐,对幼林的成活和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密植造林一般采取大行距、小株距措施,密植混交、就地育苗、平穴浅栽。抚育管理包括蓄水压碱,排涝除碱、除草盖草松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2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