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优化曝气组件的曝气池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2643.5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23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宏亮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C02F3/02;C02F3/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6 | 代理人: | 刘备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优化 组件 曝气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曝气池,具体是一种优化曝气组件的曝气池。
背景技术
曝气池是人们按照微生物的特性所设计的生化反应器,有机污染质的降解程度主要取决于人们所设计的曝气反应条件。曝气池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污水处理,池内提供一定污水停留时间,满足好氧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量以及污水与活性污泥充分接触的混合条件。 曝气池主要由池体、曝气系统和进出水口三个部分组成。池体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筑成,平面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
现有的曝气池中的搅拌组件大多结构单一,气液混合效果较差,曝气效率低,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曝气组件的曝气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优化曝气组件的曝气池,包括池体、门型架、转轴、曝气板、鼓风机和电机;所述池体的顶部左侧连接有进水管,池体的底部右侧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门型架倒扣式的固定在池体的顶部,门型架的内顶面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向下伸入池体中并延伸至池体的底部,转轴的中部轴体外围固定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的上下两侧各设置有一组搅拌杆,每组搅拌杆的数量为三且沿周向等距分布在转轴的外围,搅拌杆上固定有多个搅拌叶,搅拌杆靠近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转轴转动连接,搅拌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固定有锥齿轮,池体的内壁上固定有与锥齿轮相啮合的环形锥齿面;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有中空的曝气板,曝气板的顶部均布有出气孔;所述鼓风机安装在地面上位于池体左侧的位置,鼓风机的输出端连接进风管,进风管深入到池体中并通过转动接头与曝气板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在地面上位于池体右侧的位置,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圆盘,圆盘的上表面上偏心设置有凸柱,凸柱配合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一端套设在凸柱的外围并与凸柱转动连接,连杆的另一端铰接至齿条的右侧;所述齿条位于门型架内,齿条通过滑块与门型架的内顶面滑动连接,转轴的轴体外围固定有与齿条相啮合的直齿轮,直齿轮位于齿条的前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叶为矩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曝气板为圆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风管与池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的上方罩设有防护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柱与圆盘一体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对曝气组件的优化,能有效的加强气液混合效果,提高曝气效率;当转轴带动搅拌杆在水平面内转动时,锥齿轮与环形锥齿面相啮合从而带动搅拌杆在竖直面内转动,进而使得搅拌叶对污水进行多方向的搅拌,加强混合效果,提高曝气效率;空气从出气孔中喷出形成气泡然后上浮,由转轴带动曝气板转动,从而使得气泡在池体中分布的更加均匀,气泡与污水充分接触,保证曝气效果;由电机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转轴正反转,从而使得螺旋叶片正反转,不断改变污水的流向,加强污水的紊流效果,进而提高曝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优化曝气组件的曝气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优化曝气组件的曝气池中转轴和搅拌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11-环形锥齿面、12-进水管、13-出水管、2-门型架、3-转轴、31-直齿轮、4-搅拌杆、41-搅拌叶、42-锥齿轮、5-螺旋叶片、6-曝气板、61-出气孔、62-转动接头、7-鼓风机、71-进风管、8-电机、81-圆盘、811-凸柱、812-连杆、82-防护罩、9-齿条、9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宏亮,未经王宏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26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