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浓盐污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12691.4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6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黄如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益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浓盐污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依次进行的预处理、重金属分离、微生物消毒3个处理工段,本发明中的低温减容技术能耗低、效率高、成本便宜,易于管理和维护,化学沉降方法降盐,处理效率高,离子交换纤维技术选择性强,再生速度快和再生性强,梯级生物富集‑膜滤法对重金属的处理效率高、可重复、成本低,本发明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吸附法可对废液进行深度净化,使废液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浓盐污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各类生产工艺及装备的精细化和高效化,对用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今的水处理工艺如RO反渗透、EDI电除盐法等成熟的工艺和装备均能生产出优质高效的生产用水,但上述工艺产水过程的产水率均在75% 左右,即 :在生产优质水的过程中将水中的其他杂质成份通过膜分离,使其浓缩在 25% 的浓盐水中。而这些浓盐水,通常很难再利用,因此不得不排放于水体或深井排放。这样的浓水处理模式,其危害性正逐步显现出来, 如造成土地盐碱化、水体生物减少等问题,例如某省份针对渤海水体变化的特征,出台法令 “严禁浓水入海”,部分企业为解决浓盐水排放问题,不得不通过新水将浓盐水稀释后排放, 这种做法已与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相违背。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一些企业纷纷上马废水回用项目,废水回用不得不面临着浓盐水问题,浓盐水的再生处理及达到零排放技术已成为困扰水处理的难点 ;另 外在废水回用中,本已处理达标后的水,经深度处理的浓盐水,经过污染物的富集,又将面 对能否达标排放的尴尬局面。
发明内容
为及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浓盐污水的处理方法,具有处理高效、快速的优点。
一种浓盐污水的处理方法,它包括依次进行的预处理、重金属分离、微生物消毒3个处理工段;
所述预处理工段包括低温减容单元,所述低温减容单元采用冻融技术对高含盐污水进行高效快速减容,使废水中的部分盐溶剂以固体形式析出,废液进一步浓缩,当固体中盐含量大于0.2%时返回低温分离单元进一步降盐,当固体中盐含量小于0.2%时进入化学沉积单元进行进一步除盐处理;其中析出的盐块采用过滤的方式实现固液分离;
所述重金属分离工段包括化学沉积单元和膜滤单元,所述化学沉积单元采用无机盐、有机弱酸或有机酸盐做沉淀剂对低温分离单元处理后的浓缩液进行降盐处理,膜滤单元用于对化学沉降单元的絮凝液进行固液分离,截留沉降在处理池底部的固体物;
所述微生物消毒工段包括灭菌处理单元和微波辐射单元,所述灭菌处理单元中加入配置好的灭菌剂进行灭菌操作,灭菌完成后对灭菌处理单元加入吸附剂进行沉淀吸附,膜滤分离单元进行固液分离,所得滤液通过微波处理进行进一步灭菌处理,最终废水达标排放。
进一步的,所述预处理工段包括依次连接的低温减容分离、化学沉降和膜滤单元,方法控制如下:
步骤一:初始进液含盐量为5%-20%,通过控制降温条件使废液中的部分溶剂由于过饱和的原因以固体的形式析出,低温处理温度为-100-3℃,低温处理时间为2-4h,废液经反复冻融处理后,可将废液中的盐分降低90%;
步骤二:对低温减容分离单元处理后的浓缩液进行降盐处理,可以选用无机盐、有机弱酸或有机酸盐作为沉降剂,按质量浓度比:盐:沉降剂=8~12:1,搅拌时间1.5~3h,搅拌速度200~500rpm,搅拌温度15~70℃,经低温减容处理和沉降处理后,废液中95%的盐沉淀为固体物质;
步骤三:选用膜孔直径为50-300nm的纳米膜,驱动压力差为0.5-1.5MPa,对化学沉降单元的絮状物进行过滤。
更进一步的,当经预处理工段处理后进入重金属分离工段中时,依据进液的含盐量,离子类型和浓度来选择和设计方法处理单元,所述的重金属分离工段选择的处理单元是依次连接的梯级离子交换单元、梯级离子生物富集-膜滤分离单元,其中所述的梯级离子交换单元选用经接枝表面改性的离子交换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益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益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26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