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旋转紧固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13464.3 | 申请日: | 201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16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R·A·小迪奇亚拉;K·A·埃特林;D·S·勃鲁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音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3/00 | 分类号: | F16B33/00;F16B39/28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东升;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伊***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紧固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防旋转紧固件系统,公开了一种包括紧固件的紧固件系统;该紧固件包括紧固件第一端和纵向相对的紧固件第二端以及锚状物,该锚状物被配置成在紧固件沿第一方向旋转后接收并捕获紧固件,其中该锚状物被进一步配置成在紧固件沿第一方向完成旋转后接合紧固件第一端,并且该锚状物被进一步配置成在接合紧固件第一端后阻止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一步旋转。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紧固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紧固件系统,该紧固件系统具有用于将结构构件紧固在一起的防旋转(anti-rotation)特征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高温防旋转紧固件系统。
背景技术
机械紧固件系统(诸如螺栓紧固件和螺母紧固件)通常被用于将结构的部件连接在一起。然而在许多结构中,接近(access to)紧固件系统仅限于结构的一侧(例如外面)。响应于该问题,可以在螺栓的安装和拧紧之前将螺母固定到其紧固位置。
进一步地,传递到紧固件系统的振动和热膨胀的影响可能导致紧固件系统松开(例如,螺栓反向旋转并使其本身从螺母松开)。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紧固件系统上的振动和热膨胀的影响可能是特别有问题的。响应于该问题,紧固件系统还包括附连到螺栓的线,其中线上的拉力防止螺栓旋转。然而,这些防旋转装置可能负面地影响结构的外表面的空气动力学,这在航空航天工业中可能是特别有问题的。因此,需要一种具有防旋转特征件的机械紧固件系统,该防旋转特征件最小化对结构的外表面的空气动力学效率的影响。
此外,在很多应用中,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结构的外表面可能暴露于非常高温度或经历非常高温度。作为示例,大气再入飞行器、高超音速飞行器和内喷气式发动机排气部件的外部表面可能在操作期间变得极其热。响应于该问题,结构的外表面通常由热防护系统(TPS)来覆盖,热防护系统(TPS)诸如陶瓷砖、面板、毯子、陶瓷基复合材料或主动冷却衬料。这些热覆盖物通常结合到结构的表面,例如,通过高温粘合剂结合到用于连接结构的任何紧固件之上。然而,除去这些热覆盖物以便维修或替换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和耗费成本的。因此,需要一种机械紧固件系统以机械地附连热覆盖物,且该机械紧固件系统能够承受高温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紧固件系统领域上继续努力研究和发展。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公开的紧固件系统包括紧固件,该紧固件包括紧固件第一端和纵向相对的紧固件第二端以及锚状物;该锚状物被配置成在紧固件沿第一方向旋转后接收并捕获(capture)紧固件,其中该锚状物被进一步配置成在紧固件沿第一方向完成旋转后接合紧固件第一端,并且该锚状物被进一步配置成在接合紧固件第一端后阻止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一步旋转。
在另一实施例中,公开的结构包括:具有第一紧固件孔的第一结构构件、具有第二紧固件孔的第二结构构件,其中第二结构构件与第一结构构件相邻并且第二紧固件孔与第一紧固件孔对齐;锚状物被固定在第一紧固件孔内,紧固件通过第二紧固件孔被插入并且由锚状物捕获,其中在紧固件沿第一方向完成旋转后锚状物接合紧固件第一端,并且锚状物在接合紧固件第一端后阻止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一步旋转。
在又一实施例中,用于将具有第一紧固件孔的第一结构构件紧固到具有第二紧固件孔的第二结构构件的公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锚状物固定在第一紧固件孔内,(2)使第一结构构件与第二结构构件相邻,其中第一紧固件孔与第二紧固件孔对齐,(3)将紧固件插入通过第二紧固件孔,(4)在锚状物内接收紧固件,(5)将紧固件沿第一方向旋转,(6)用锚状物捕获紧固件,(7)在紧固件沿第一方向完成旋转后用锚状物接合紧固件的紧固件第一端,以及(8)在锚状物接合紧固件第一端后阻止紧固件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进一步旋转。
公开的装置和方法的其他实施例将通过以下详细描述、附图和随附的权利要求而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公开的紧固件系统的实施例的剖面的示意性分解正视图;
图2是安装在结构上的公开的紧固件系统的实施例的剖面的示意性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音公司,未经波音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134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